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椒疮

椒疮,中医病名。是指因风湿热邪侵及胞睑,导致睑膜血络疲滞,结成疹粒。以眼内生红色细小颗粒,状似花椒,有砂涩微痒感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生活条件等有关。多双眼发病,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年,具有传染性。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

主要病因

风湿热邪侵及胞睑

发病部位

胞睑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眼内生红色细小颗粒,状似花椒,有砂涩微痒感

相关中医疾病

沙眼

英文名称

prickly-ash-like sore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1) 椒疮主症

初起可见上睑内面两眦处红赤,脉络模糊,有少量细小色红而坚的颗粒,或间有色黄而软如粟米痒颗粒;重者上睑内红赤尤甚,颗粒满布,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日久颗粒破溃,在睑内面形成灰白色条状、网状瘢痕,或睑内面完全形成灰白瘢痕,此时常出现并发症与后遗症。

(2) 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

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胞睑内颗粒破溃后在睑内结瘢,瘢痕收缩致皮松肉紧,内急外驰,睑弦内翻,睫毛触刺眼珠。相当于西医学睑内翻倒睫。

赤膜下垂:椒疮较轻者,白睛赤脉从上方下垂于黑睛,呈垂帘状;严重者,白睛赤脉从黑睛四周侵入,包裹黑睛,称为血翳包睛。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角膜血管翳。

黑睛星翳:多在赤脉尽头出现星点云翳。

睥肉粘轮: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黏着,重者眼珠转动不灵。相当于西医学睑球粘连。

流泪症与漏睛:可见不时泪下,迎风尤甚;或见大眦头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窍外溢。

眼珠干燥:目珠干涩不适。相当于西医学结角膜干燥症。

上胞下垂:胞睑肿硬变厚而致上胞重坠下垂。

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 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染色检查有沙眼包涵体。

(2) 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抗原。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当内外兼治。轻症可以局部点药为主,重症则宜配合内治,必要时还须辅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应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椒疮病辩证要点风热初客,睑内触染邪毒不盛,眼症尚轻,辨证以上睑内面眦部仅有红赤及有少量颗粒生长等症状为要点;热毒触染睑内,又复感风邪,故辨证以胞睑灼热痒痛、红赤、颗粒丛生等尤为明显为依据;热入血分,壅滞胞睑脉络,故辨证以胞睑厚硬,睑内红赤,颗粒累累成片,赤膜下垂或血翳包睛等症状为要点。椒疮病治疗原则本病当内外兼治。轻症可以局部点药为主,重症则宜配合内治,必要时还须辅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应对症治疗。椒疮病证治分类内治(一)风热客睑症状:眼痒涩不适,羞明流泪,睑内微红,有少量红赤颗粒。治法:疏风清热。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牛蒡子。(二)脾胃湿热症状:眼涩痒痛,眵泪胶粘,睑内红赤,颗粒较多,病情缠绵不愈。舌红苔黄,脉濡数。治法:清热祛湿,除风消滞。方药:清胃散或除风清脾饮加减。常用药:陈皮、连翘、防风、知母、元明粉、黄芩、玄参、黄连、大黄、桔梗、生地。(三)血热壅滞症状:胞睑厚硬,睑内颗粒累累,疙瘩不平,红赤显著,眼睑重坠难开,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生眵流泪,黑睛赤膜下垂,舌红苔黄,脉数。治法:凉血散瘀。方药:归芍红花散。常用药:当归、赤芍、红花、大黄连翘、栀子、黄芩、甘草、防风、白芷。外治1、滴眼药水:可选用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的眼药水滴眼。2、涂眼药膏:常于晚上睡前涂0.5%金霉素软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的眼药膏等。3、椒疮颗粒累累者,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4、粟状颗粒多者,可行滤泡压榨术。[1]
其他治疗

1、滴眼药水

可选用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滴眼液。

2、涂眼药膏

常于晚上睡前涂0.5%金霉素软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的眼药膏等。

3、其他外治法

椒疮颗粒累累者,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粟状颗粒多者,可行滤泡压榨术。

病因

基本病因
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淤积而成。

诊断

诊断原则

1、上睑内面红赤,脉络模糊,有细小颗粒,色红而坚,或夹有色黄而软的粟粒状颗粒。

2、黑睛上方赤膜下垂,赤脉末端生星点翳膜。

3、睑内面可见瘢痕。

诊断依据

1、上睑内面红赤,脉络模糊,有细小颗粒,色红而坚,或夹有色黄而软的粟粒状颗粒。

2、黑睛上方赤膜下垂,赤脉末端生星点翳膜。

3、睑内面可见瘢痕。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粟疮相鉴别。二者症状相似,均有睑内颗粒;但粟疮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无症状或微感痒涩,下睑内面见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黄而软、半透明的颗粒,睑内红赤,无赤脉下垂,愈后不留瘢痕。

预防

预防措施

椒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其毒邪常附着在患眼的分泌物及泪液中,经手、毛巾、水源等传给他人和健眼,应加强其防治。

1、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传染途径、诊断与治疗方法向群众宣传,进行群众性的普查和防治。

2、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水源充足的地方提倡流水洗脸。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尤其是服务行业的洗脸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后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重症椒疮患者不宜去游泳场馆游泳及公共浴池洗浴。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戒除烟酒嗜好。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