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经行感冒

经行感冒,中医病名。是指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之经行感冒。近年有关经行感冒的报道散见于国内一些期刊,认为该病缘于平素气血虚弱,表气不固,临经血去,体虚益甚,易感外邪所致。相当于西医学的感冒。本病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主要病因

风寒、风热、邪入少阳

其它名称

触经感冒

发病部位

呼吸系统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经行之际有外感表证,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风寒或发热等

相关中医疾病

感冒

英文名称

Cold during Menstruation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全身检查  咽部充血。

2、妇科检查  盆腔器官正常。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分析正常或白细胞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

可据其风寒、风热部同,施以辛温、辛凉解表之剂,但必须注意经期的生理特点和不同内科感冒的特点选方用药。

药物治疗
经行感冒辩证要点本病病本为虚,经行发病有风寒与风热之别。风寒证以恶寒、微热、无汗、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主;风热证则以发热、微恶风、口渴欲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主。经行感冒治疗原则可据其风寒、风热部同,施以辛温、辛凉解表之剂,但必须注意经期的生理特点和不同内科感冒的特点选方用药。经行感冒证治分类1. 风寒证主要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舌质红,苔薄白,脉紧浮。经血净后,诸证渐愈。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调经。代表方:荆穗四物汤。方药: 荆芥、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2. 风热证主要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风,头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和血调经。代表方:桑菊饮加当归、川芎。方药: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3. 邪入少阳证主要证候:每于经期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治法:和解表里。代表方:小柴胡汤《伤寒论》。方药:柴胡、黄芩、人参、法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以感受风邪为主,夹寒则为风寒,夹热则为风热。多由素体气虚,卫阳不密,经行阴血下注于胞宫,体虚甚益,此时血室正开,卫气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或素有伏邪,随月经周期反复乘虚而发。经后因气血渐复,则邪去表解而缓解。

症状

典型症状

经行之际有外感表证,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风寒或发热等症状为主,诸证持续3-7 天,随经净而渐愈,反复发作2个月经周期以上。

诊断

诊断原则

1、临经或经期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经后渐愈。

2、随月经而周期性反复发作。

3、咽部可有充血。

诊断依据

1、临经或经期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经后渐愈。

2、随月经而周期性反复发作。

3、咽部可有充血。

鉴别诊断

1、感冒 为内科病,病位在肌表,以表证为主。月经期虽可偶患感冒,但病机不同,无经行感冒的伴随月经周期发病之规律。

2、经行头痛、身痛:虽有经行期间头痛或身痛的症状,但无发热恶寒的表证,可与经行感冒相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1、适寒温 经前及经期注意保暖,经期身体卫生能力差,应尽量避免受寒、淋雨、接触凉水等,以防血为寒湿所凝,导致月经病的发生。

2、节饮食 经期不宜过食寒凉冰冷之物,以免经脉壅涩,血行受阻

3、调情志 经期情绪稳定,心境安和。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