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经行情志异常

经行情志异常,中医病名。是指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又复如常人。本病主要与情志所伤有关。西医学的经前期综合征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易随月经反复发作。

主要病因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痰火内扰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

相关中医疾病

周期性精神病

英文名称

menstrual mental disorders,moody state during menstruation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可见血清泌乳素升高,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需结合本病证型,因于肝郁者,治当养血疏肝;因于痰火者,治当清热涤痰。

药物治疗
经行情志异常辩证要点以经前或经期有规律地出现情志异常为辨证要点。经行情志异常治疗原则治疗以养心安神为大法,具体治疗或养心血,或泄肝热,或清痰火,随证之虚实治之。经行情志异常证治分类1、肝气郁结证主要证候:经前抑郁不乐,情绪不宁,心烦易怒,胸闷胁胀,甚至怒而发狂,经后逐渐减轻或复如常人,月经量多,色红,经期提前,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彻夜不眠,苔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养血调经。代表方:逍遥散加贝母、琥珀末。方药: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薄荷、煨姜。2、痰火上扰怔主要证候:经行狂躁不安,头痛失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面红目赤,心胸烦闷,舌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滑而数。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代表方:生铁落饮加郁金、川黄连。方药:天冬、麦冬、贝母、胆南星、橘红、远志、连翘、茯苓、茯神、玄参、钩藤、丹参、辰砂、石菖蒲、生铁落。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多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痰火内扰,遇经行气血骤变,扰动心神而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平素有情志不舒史。

2、症状

经行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情志变化,表现为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甚或狂躁不安,经净后情志恢复正常,伴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

3、检查

妇科检查无异常改变。

诊断依据

1、病史

平素有情志不舒史。

2、症状

经行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情志变化,表现为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甚或狂躁不安,经净后情志恢复正常,伴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

3、检查

妇科检查无异常改变。

鉴别诊断

1、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是指经水适来适断,昼夜明了,入夜谵语,如见鬼状,往来寒热,寒热如疟,正值经期而发,但不是伴随每个月经周期发作。

2、脏躁

脏躁是指无故自悲,不能控制,或苦笑无常,哈欠频作,发作与月经周期无关。

预防

预防措施
对经行期情志异常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必须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思想情绪,进行解释安慰,同时将本病的生理、病理特点解释清楚,让其主动配合治疗,在发病期间适当休息,避免情绪紧张,注意饮食均衡,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