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身痛

经行身痛,中医病名。是指妇女每逢经前、经期或经后,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症者。其特点是身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经净后逐渐减轻,严重者则经净数日仍身痛不止。多因血虚,血瘀所致。治疗以养血益气活血为基本原则。多发于行经期妇女。本病预后一般良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经前期水钠潴留。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妇科检查
盆腔器官未发现异常。
2、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及抗 “O” 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养血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
经行身痛辩证要点本病从气血虚实来辩证。气血两虚证为经期或行经前后肢体疼痛酸楚,或麻木不适,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经行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弱;寒湿凝滞证为经期或经行前后关节疼痛,酸楚重着,腰膝尤甚,得热则舒,月经后期,量少不畅,色紫有块,舌苔白腻,脉沉紧。经行身痛治疗原则本病以养血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经行身痛证治分类1、血虚证主要证候:经行遍身酸痛麻木,肢软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 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法:养血益气,肉筋止痛。代表方: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方药:黄芪、当归、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2、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时腰膝、肢体、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疼甚,月经推迟,经量少, 色黯,或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紧。治法: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代表方:趁痛散《经效产宝·续编》。方药: 当归、黄芪、白术、炙甘草、桂心、独活、牛膝、生姜、薤白。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行经期妇女
病因
基本病因
经行身痛的发生,多由于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素体虚弱,经期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或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症状
典型症状
经行时或经行前后,出现身体疼痛或手足麻痹;或遇经行则身痛加重,经净疼痛渐减,随月经而周期性发作。
诊断
诊断原则
1、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肢体疼痛酸楚不适。
2、随月经而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
3、局部无红肿,关节无畸形。
诊断依据
1、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肢体疼痛酸楚不适。
2、随月经而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
3、局部无红肿,关节无畸形。
鉴别诊断
1、内科痹证
内科痹证之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疼痛持续发作,时轻时重,与月经无明显关系,但受天气变化影响; 血液检查可有红胞沉降率及抗“O”增高,或类风湿因子阳性。经行身痛的发作与天气无关,但必伴随月经来潮发作,与之不同。
2、经期外感
经期外感,为经期偶感风寒之邪,无周期性,且有恶寒、发热、流涕、脉浮等表证。而经行身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无外感症状。
预防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2、经期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避免着凉、淋雨、游泳、涉水等。
3、注意饮食调节,忌食生冷、滋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