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吐衄

经行吐衄,中医病名。是指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称为“经行吐衄”,又称“倒经”、“逆经”,以青春期少女多见,亦可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中医治疗预后较好。本病属中医经行诸证范畴,相当于西医的“代偿性月经”。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1、体格检查: 详细检查鼻、咽部以及气管、支气管、肺、胃等黏膜有无病变,必要时行活检以辅助诊断,排除恶性肿瘤及炎症所致出血。
2、妇科检查: 无异常。
3、辅助检查: 胸部ⅹ线片、纤维内窥镜检查以排除鼻、咽部以及气管、支气管、肺、胃等器质性病变。
治疗
治疗以清降逆火、引血下行为大法,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火。
病因
症状
每逢月经来潮前1-2日,或正值经期,亦有少数在经将净时出现吐血或衄血,血量多少不一,经净后便停止,多伴月经量减少,甚则无月经,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诊断
1、吐血、衄血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连续2次以上。
2、伴月经量相应减少,甚或闭而不行。
1、 吐血、衄血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连续2次以上。
2、伴月经量相应减少,甚或闭而不行。
内科吐血、 衄血疾病 内科吐血、衄血者多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史,虽可能有经期加重的趋势,但其吐血、衄血可在非行经期发生,与本病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有所不同。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出血是否与月经周期有关等,另外胸片、纤维内窥镜等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预防
1、有衄血史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不可嗜服辛辣煎烤食物,以免伤阴津,引血妄行。
2、保持心情舒畅,尤其经前或经期更须稳定情绪防止经血上道而致衄血。
3、经行吐衄一症,以肝郁、血热者多,大抵气逆则上冲,血热则妄行。血热气逆,吐衄之症由此而作,故治之法无非清血顺气之品,但用药不宜过用寒凉,以免血滞留瘀。此外,饮食上切忌辛辣、椒、姜、葱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