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经期延长

经期延长,中医病名。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月经延长。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者、盆腔炎症、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经期延长。宫内节育器和输卵管结扎后引起的经期延长也按本病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主要病因

气虚、虚热、血瘀、湿热

其它名称

月水不断、经事延长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

相关中医疾病

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英文名称

Prolonged menstruation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妇科检查

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应注意排除因宫颈糜烂、息肉等引起的经期延长。

2、辅助检查 

BBT、B超、妇科内分泌激素、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宫腔镜等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止血,缩短经期。

药物治疗
经期延长辩证要点以经期延长而月经周期正常为辨证要点。经期延长治疗原则治疗以固冲调经为大法,气虚者重在补气升提,阴虚血热者重在养阴清热,瘀血阻滞者以通为止,不可概投固涩之剂,犯虚虚实实之戒。经期延长证治分类1.气虚证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多,经色淡红,质稀,肢倦神疲,气短懒言,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缓弱。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时间延长,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而质稀;中气不足,故肢倦神疲,气短懒言;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缓弱,也为气虚之征。治疗法则: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代表方:举元煎(《景岳全书》)加阿胶、艾叶、乌贼骨。方药: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升麻。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补气健脾摄血;升麻升举中气;阿胶养血止血;艾叶暖宫止血;乌贼骨固冲止血。全方共奏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之效。若经量多者,酌加生牡蛎、五味子、棕榈炭;伴有经行腹痛,经血有块者,酌加三七、茜草根、血余炭;兼血虚者,症见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酌加制首乌、龙眼肉、熟地。 [1] 2.血热证(1)虚热证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少,经色鲜红,质稠,咽干口燥,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故经行时间延长;阴虚血亏,故量少,质稀,无血块,火旺故经色鲜红;虚火灼经,经液不能上承则咽干口燥;潮热颧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治疗法则:养阴清热止血。代表方: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2] 合二至丸《医方集解》 [3] 。方药:生地、地骨皮、麦冬、白芍、玄参、女贞子、旱莲草。方中两地汤滋阴壮水以平抑虚火,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而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之效,且滋阴不滞血,止血不留瘀。(2)湿热证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不多,或色黯如败酱,质黏腻,或带下量多,色赤白或黄,或下腹热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候分析:湿热之邪蕴结冲任,扰动血海,血海不宁,故经行延长;带下量多,下腹痛,舌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蕴结冲任之征。治法:清热祛湿,化瘀止血。代表方:固经丸《医学入门》加败酱草、鱼腥草。方药:龟甲、白芍、黄芩、椿根皮、黄柏、香附。方中黄芩、黄柏、椿根皮清热泻火,加败酱草、鱼腥草加强清热祛湿之功;龟甲滋阴清热化瘀,以防苦寒伤阴化燥;白芍养阴止血;香附行气和血化瘀。诸药共奏清热祛湿,化瘀止血之效。 [4] 3.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证候分析:瘀血阻于冲任,新血难安,故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瘀阻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经行小腹疼痛,经色黯淡,有血块;色黯或者有瘀点,脉涩亦为血瘀之征。治法:活血化瘀止血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含笑散方中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祛瘀,含笑散祛瘀止痛止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止血之功。

病因

基本病因

多由气虚冲任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或湿热蕴结冲任,扰动血海;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可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病史。

2、症状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半月方净,或伴有经量增多。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病史。

2、症状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半月方净,或伴有经量增多。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崩漏、癥瘕等相鉴别。本病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半月方净。辅助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BBT双相,下降缓慢;经期第5〜6天取子宫内膜可见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并存。

1、崩漏

多有月经不调史或不孕史,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前后,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经期、经量皆紊乱。辅助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BBT单相。

2、癥瘕

月经量多,病程长、药物效果不佳。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预防

预防措施

1、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2、经期、产褥期注意外阴卫生,禁止房事。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精神刺激。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