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绿风内障

绿风内障,中医病名。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严重减退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的眼病。在唐代,《外台秘要》所载“绿翳青盲”类似本病,并认为是由“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本病患者多在40岁以上,女性尤多。可一眼先患,亦可双眼同病。发作有急有缓。不过无论病势缓急,其危害相同,故应尽早诊治。若迁延失治,盲无所见,则属不治之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主要病因

郁怒伤肝、饮食不节、肝肾阴虚

发病部位

瞳神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等

英文名称

green wind glaucoma,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1)先兆期:偶有昏朦雾视。可见前房稍浅、房角窄等特征,或一眼有本病史,或有明确的该病家族史等,皆可认为属发作先兆期。

(2)急性发作期:视力锐降,常为数指或手动,严重时仅存光感;胞睑肿张,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甚而白睛混赤、肿胀;黑睛雾状水肿,黑睛后壁可有黄仁色素附着;前房极浅,可有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模糊;瞳神中等度散大,展缩失灵,房角关闭甚或粘连;目珠胀硬,眼压升高,多在50mmHg以上。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先兆期各症多不典型,若疑为本病者可行暗室试验检查。即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在暗室内静坐1-2小时后,暗光检查眼压,眼压升高超过8mmHg者为阳性,可进一步作青光眼排除试验。

(2)房角镜检查:观察前房角是否有粘连及粘连的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发病急,对视力危害极大,甚至可致失明,以挽救视力为先,临证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药物治疗
绿风内障辩证要点本病主要由风、火、痰、郁及肝之阴阳失调,引起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珠内气血津液不行所致。一般病来势猛,临证施治,除消除病因,治其根本外,同时要注意缩瞳神、通血脉、开玄府、宣壅滞、消积液,尽快改善症状,以保存视力。如《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对瞳神散大就强调:“病既急者,以收瞳神为先。瞳神但得收复,目即有生意。”常用治疗手段有内服药物、局部用药及针刺疗法等。为了抢救视力,更宜中西医结合治疗。绿风内障治疗原则本病发病急,对视力危害极大,甚至可致失明,以挽救视力为先,临证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绿风内障证治分类内治(一)肝胆火炽,风火攻目症状: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混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甚至胀硬如石。全身症有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泻火,凉肝熄风。方药:绿风羚羊饮加减。常用药:羚羊角(可用山羊角)、黄芩、玄参、知母、大黄、车前子、茯苓、防风、桔梗、细辛、丹参、丹皮、赤芍、地龙。(二)痰火动风,上阻清窍症状: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治法:降火逐痰,平肝熄风。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常用药:大黄、黄芩、礞石、陈皮、半夏、桔梗、白僵蚕、天麻、白芷、薄荷。(三)肝郁气滞,气火上逆症状:眼部主症具备,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治法:清热疏肝,降逆和胃。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常用药:柴胡、丹皮、栀子、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黄连、吴茱萸。(四)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症状: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平肝熄风。方药:阿胶鸡子黄汤加减。常用药:阿胶、鸡子黄、生地、白芍、茯苓、石决明、牡蛎、钩藤、络石藤、甘草。(五)肝胃虚寒,饮邪上犯症状:头痛上及巅顶,眼珠胀痛,瞳散视昏,干呕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痛。方药:吴茱萸汤加减。常用药:吴茱萸、生姜、法夏、陈皮、川芎、白芷、人参、茯苓、炙甘草。外治1、局部宜及早频用缩瞳剂。可用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症重时每3-5分钟滴眼1次;症状缓解后,视病情改为l-2小时1次,或每日2-3次。2、使用缩瞳剂时,联合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吗心安眼液,每日2次。针刺疗法1、体针常用穴: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睛明、合谷、外关等。恶心呕吐时可配内关、足三里。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取2穴。2、耳针可取耳尖、眼等穴。
其他治疗

1、局部宜及早频用缩瞳剂。可用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症重时每3-5分钟滴眼1次;症状缓解后,视病情改为1-2小时1次,或每日2-3次。

2、使用缩瞳剂时,联合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吗心安眼液,每日2次。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40岁以上女性

病因

基本病因
绿风内障多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生风,风火上扰于目;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化湿生痰,痰湿上阻;或肝肾阴虚,精血耗损,目失涵养等引起。

诊断

诊断原则

1、发病急骤,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常伴同侧头痛、虹视,全身有恶心呕吐或发热恶寒等症状。

2、视力骤降,严重者仅能数指或仅有光感。

3、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黑睛呈雾状混浊。

4、瞳神散大呈竖椭圆形,展缩失灵,瞳色呈青绿色。

5、眼珠胀硬,甚至胀硬如石。检测眼压,可升高至6.7-10.7kPa(50-80mmHg)。

6、前房变浅,房角闭塞。

诊断依据

1、发病急骤,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常伴同侧头痛、虹视,全身有恶心呕吐或发热恶寒等症状。

2、视力骤降,严重者仅能数指或仅有光感。

3、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黑睛呈雾状混浊。

4、瞳神散大呈竖椭圆形,展缩失灵,瞳色呈青绿色。

5、眼珠胀硬,甚至胀硬如石。检测眼压,可升高至6.7-10.7kPa(50-80mmHg)。

6、前房变浅,房角闭塞。

鉴别诊断

绿风内障转入慢性者,其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青风内障。但前者常有典型小发作史,而青风内障无自觉症状;前者的视乳头凹陷常较青风内障浅;前者前房为窄角且有粘连,而后者多为宽角。主要的鉴别方法是在高眼压情况下检查房角,如房角敞开,则为青风内障。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虽比较复杂,但是摄生有方,生活起居有常,劳逸得当,并注意情志安和,饮食有节,避免进食辛燥刺激之品,保持二便通畅等,对于预防和护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