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风内障

绿风内障,中医病名。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严重减退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的眼病。在唐代,《外台秘要》所载“绿翳青盲”类似本病,并认为是由“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本病患者多在40岁以上,女性尤多。可一眼先患,亦可双眼同病。发作有急有缓。不过无论病势缓急,其危害相同,故应尽早诊治。若迁延失治,盲无所见,则属不治之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英文名称
检查
1、眼部检查
(1)先兆期:偶有昏朦雾视。可见前房稍浅、房角窄等特征,或一眼有本病史,或有明确的该病家族史等,皆可认为属发作先兆期。
(2)急性发作期:视力锐降,常为数指或手动,严重时仅存光感;胞睑肿张,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甚而白睛混赤、肿胀;黑睛雾状水肿,黑睛后壁可有黄仁色素附着;前房极浅,可有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模糊;瞳神中等度散大,展缩失灵,房角关闭甚或粘连;目珠胀硬,眼压升高,多在50mmHg以上。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先兆期各症多不典型,若疑为本病者可行暗室试验检查。即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在暗室内静坐1-2小时后,暗光检查眼压,眼压升高超过8mmHg者为阳性,可进一步作青光眼排除试验。
(2)房角镜检查:观察前房角是否有粘连及粘连的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治疗
本病发病急,对视力危害极大,甚至可致失明,以挽救视力为先,临证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局部宜及早频用缩瞳剂。可用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症重时每3-5分钟滴眼1次;症状缓解后,视病情改为1-2小时1次,或每日2-3次。
2、使用缩瞳剂时,联合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吗心安眼液,每日2次。
流行病学
病因
诊断
1、发病急骤,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常伴同侧头痛、虹视,全身有恶心呕吐或发热恶寒等症状。
2、视力骤降,严重者仅能数指或仅有光感。
3、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黑睛呈雾状混浊。
4、瞳神散大呈竖椭圆形,展缩失灵,瞳色呈青绿色。
5、眼珠胀硬,甚至胀硬如石。检测眼压,可升高至6.7-10.7kPa(50-80mmHg)。
6、前房变浅,房角闭塞。
1、发病急骤,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常伴同侧头痛、虹视,全身有恶心呕吐或发热恶寒等症状。
2、视力骤降,严重者仅能数指或仅有光感。
3、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黑睛呈雾状混浊。
4、瞳神散大呈竖椭圆形,展缩失灵,瞳色呈青绿色。
5、眼珠胀硬,甚至胀硬如石。检测眼压,可升高至6.7-10.7kPa(50-80mmHg)。
6、前房变浅,房角闭塞。
绿风内障转入慢性者,其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青风内障。但前者常有典型小发作史,而青风内障无自觉症状;前者的视乳头凹陷常较青风内障浅;前者前房为窄角且有粘连,而后者多为宽角。主要的鉴别方法是在高眼压情况下检查房角,如房角敞开,则为青风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