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凝脂翳

凝脂翳,中医病名。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多为单眼发病,夏秋收割季节多见,素有漏睛者易患。一般起病急,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每易迅速毁坏黑睛,甚至黑睛溃破,黄仁绽出,变生蟹睛恶候,视力发生严重障碍,甚或失明,愈后视力多受影响。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细菌性角膜炎。

主要病因

热邪毒入侵

发病部位

黑睛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

相关中医疾病

细菌性角膜炎

英文名称

coagulated fatty nebula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初起可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出现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混浊,色灰白,边缘不清,表面混浊,中部凹陷,其上如覆薄脂;严重者症见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如覆凝脂,色黄白,肥浮脆嫩,凹陷扩大加深,甚则可延及整个黑晴;常兼黑晴后沉着物、神水混浊或黄液上冲,黄液量多时可遮掩整个瞳神。若病情继续发展,可引起黑睛变薄,甚或穿孔,致黄仁绽出而成蟹睛症。极严重者眵泪、凝脂等均呈黄绿色,可于数日内导致黑睛全溃穿破,或脓攻全珠,眼珠塌陷而失明。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角膜刮片、涂片检查和微生物培养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

治疗

治疗原则

风热邪毒壅盛者,治宜祛风清热解毒;里热炽盛者,治宜泻火解毒;正虚邪留者,则宜扶正祛邪。外治当清热解毒,后期则宜退翳明目。此外,再结合热敷、针刺等法以提高疗效。

药物治疗
凝脂翳辩证要点本病初起病急,来势猛,发展快,变化多。辨证须别病因,分表里,审脏腑,察虚实。凝脂翳治疗原则风热邪毒壅盛者,治宜祛风清热解毒;里热炽盛者,治宜泻火解毒;正虚邪留者,则宜扶正祛邪。外治当清热解毒,后期则宜退翳明目。此外,再结合热敷、针刺等法以提高疗效。凝脂翳证治分类内治(一) 风热壅盛症状:病初起,黑睛起灰白色星翳,表面污浊,边缘不清,抱轮红赤,胞睑微肿,沙涩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祛风清热。方药:新制柴连汤加减。常用药: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栀子、通草、荆芥、防风、甘草、龙胆草。(二) 肝胆火炽症状:黑睛凝脂大片,白睛混赤,胞睑肿胀难睁,眼痛加剧,羞明严重,热泪如汤,甚则神水混浊,瞳神缩小,黄液上冲,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甘草。(三) 热毒炽盛症状:黑睛凝脂深大,或色带黄绿,黄液量多,甚至遮满瞳神,局部症状较肝胆火炽型更为剧烈,且病变向深层发展,出现黑睛穿破,黄仁脱出等恶候。全身见头痛、烦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数有力。治法:泻火解毒。方药:四顺清凉饮子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连、黄芩、桑白皮、大黄、枳壳、车前子、羌活、防风、柴胡、生地黄、赤芍、金银花、蒲公英。(四) 正虚邪留症状:病情日久,凝脂溃陷不敛,抱轮轻微发红,眼痛羞明较轻,舌淡脉弱。治法:扶正祛邪。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常用药:生黄芪、皂角刺、银花、甘草、桔梗、白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人参。外治1、局部应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滴眼次数宜频,尤其眼症较重时,可每隔15分钟到半小时滴1次。临睡涂穿心莲眼药膏或胆汁二连膏。2、严重者需结合应用抗菌素眼药水滴眼,或用抗菌素结膜下注射。3、用中药煎水湿热敷或浴眼。4、并发瞳神紧小症时,需用1%阿托品散瞳。
其他治疗

1、点眼

(1)清热解毒类中药滴眼液:如鱼腥草滴眼液。

(2)抗生素类滴眼液:开始可用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0.3%妥布霉素滴眼液等,待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滴眼液滴眼。

(3)散瞳类滴眼液或眼用凝胶:如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或眼用凝胶,以防瞳神干缺。

(4)抗生素类眼膏:如氧氟沙星眼膏,或0.5%红霉素眼膏,埵前涂眼。

2、熏洗及湿热敷

可用金银花、板蓝根、野菊花、大青叶、千里光、荆芥、防风等水煎熏眼;或过滤药汁,待微温时冲洗眼部;或以毛巾浸泡后湿热敷眼部,每日1-3次。

3、球结膜下注射

可选用敏感抗生素作结膜下注射。

4、手术

如病灶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黑睛将要溃破者,可采取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黑睛已经溃穿者,眼珠内容物脱出,则须行眼内容物剜出术。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多因风热邪毒入侵所致。

症状

典型症状

发病急,常在黑睛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初起时眼内涩痛,或灼热刺痛,畏光流泪,眵黄黏稠,视物模糊。病情进展,严重者症见头目剧痛,羞明难睁,热泪如汤,视力剧降。

诊断

诊断原则

1、常有黑睛外伤史,或同时伴有漏睛病史。

2、黑睛生翳如米粒样,表面浮嫩,边缘不清,继则扩大溃陷,上覆凝脂;2%荧光素钠溶液染色阳性;常伴黄液上冲。若眵泪、凝脂及黄液上冲呈黄绿色者,疑为绿脓杆菌所致。

3、角膜刮片涂片及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诊断依据

1、常有黑睛外伤史,或同时伴有漏睛病史。

2、黑睛生翳如米粒样,表面浮嫩,边缘不清,继则扩大溃陷,上覆凝脂;2%荧光素钠溶液染色阳性;常伴黄液上冲。若眵泪、凝脂及黄液上冲呈黄绿色者,疑为绿脓杆菌所致。

3、角膜刮片涂片及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聚星障

其诱因为感冒、高烧而一般不是黑睛浅层外伤;黑睛病变区知觉减退;泪多眵少或无眵,而非脓性眵泪;翳形初起为多个针尖样微细星翳,继则融合成树枝状或地图状;少有穿破者。

2、花翳白陷

为黑睛周边轮白之际骤然生翳,四周高起,形似花瓣,渐渐厚阔,并向低陷的中央发展,而逐渐蔽幔黑睛,遮掩瞳神,愈后结瘢痕翳障,而非黑睛溃破,黄仁绽出,形成蟹睛。

预防

预防措施

1、防止黑睛外伤 

注意劳动保护,防止黑睛外伤。佩戴隐形眼镜者须注意佩戴卫生。一旦黑睛损伤,应及时就诊。

2、及时处理漏睛 

素患漏睛者应及时处理,根除病灶。若在发病期间,可每日冲洗泪道或做泪点封闭。

3、注意黑睛异物处理 

黑睛异物处理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做到器械药品消毒严格、无污染,术前洗眼,术后预防感染,次日复诊。

4、重视床边隔离 

对凝脂翳属绿脓杆菌所致的住院患者应实行床边隔离。

5、其他 

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炙馎之物,并保持二便通畅,以使内火下泻,病情减轻。特别是黑睛行将穿孔者,应避免剧烈咳嗽及便秘,以防穿孔。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