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脐部疾患

脐部疾患,中医病名。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古代医籍对脐部疾患记载甚多,认为脐湿、脐疮、脐血发病与接生断脐不当有密切关系,脐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脐湿、脐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脐炎,脐血相当于西医学的脐带出血,脐突相当于西医学的脐疝、脐膨出。

主要病因

脐部护理不当,或先天脐部发育缺陷

其它名称

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发病部位

脐部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常见症状

脐部湿润不干,红肿热痛,血从脐中溢出等

相关中医疾病

新生儿脐炎、脐带出血、脐疝、脐膨出

治疗

治疗原则

1、脐湿、脐疮

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总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熄风镇惊。配合外治法可增强疗效。

2、脐血

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而致应益气摄血。

3、脐突

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

药物治疗
脐部疾患辩证要点1)脐湿、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仅见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水渗出,一般情况尚好为常证;若脐部红肿,有脓性或血性渗出,伴烦躁不宁,甚则昏迷抽风为变证。2)对脐血一病应辨轻证、重证。轻证一般出血量少,患儿精神,吮乳俱佳,无明显全身不适症状;重证则出血量较多,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拒乳,甚而同时出现吐血、便血。3)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脐疝与脐膨出。脐膨出为先天性脐疝,除脐部突起外,往往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膀胱外翻、肠旋转不全等。脐部疾患治疗原则1)脐湿、脐疮 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总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熄风镇惊。配合外治法可增强疗效。2)脐血 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而致应益气摄血。3)脐突 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脐部疾患证治分类1)脐湿证候: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发红。分析:脐部为水湿或尿液浸渍,或为秽毒之邪所侵袭,壅于肌表,故局部渗出脂水,浸淫不干。治法:收敛固涩。方药:龙骨散加减。常用药:天浆子(炒)、蜈蚣(炙)、蝎尾、乌蛇肉(酒浸,焙)、朱砂。2)脐疮证候: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发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分析:秽毒之邪侵入脐部,壅于肌肤,经络受阻,气血凝滞,发为脐疮。局部红、肿、热、痛,渐为糜烂化脓,溃则脓血流溢。风火交织,邪毒内攻,则见恶寒发热,啼哭烦躁。治法:清热解毒,佐以外治。方药:犀角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金银花、水牛角、甘草、防风、荆芥、牛蒡子、黄连、连翘、蒲公英。3)脐血证候: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或见发热、面赤唇焦、舌红口干,甚则吐衄、便血、肌肤紫斑。或见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薄、指纹淡。分析:断脐后,如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溢外出,啼哭时出血加重,静止时稍止。如胎热内蕴,逼血妄行,血循脐带创外溢,可见脐血鲜红渗泄。脾虚气不摄血,可见脐血色淡,缓渗不止。治法:胎热内甚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方药:胎热内盛者用茜根散。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仙鹤草。气不摄血者用归脾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大枣、当归、血余炭、藕节炭。4)脐突证候: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如胡桃,以指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啼哭叫闹时,又可重复突出。脐部皮色如常,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亦无其他症状表现。分析:腹壁肌肉嫩薄松弛,脐未全闭合,留有脐环,啼哭叫闹,压力过高,致小肠脂膜突人脐中,故脐部光浮胀突。治法:压脐法外治。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薄片,厚垫脐部,外用纱布扎紧。若脂膜突出过大,或不能回纳,并见哭闹不安,或年龄已逾2岁仍未见痊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病因

基本病因

脐部为水湿所侵,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湿浊浸淫皮肤,久而不干,则为脐湿;若湿郁化热,湿热酿毒化火,毒聚成疮,致脐部溃烂化腐,则为脐疮;断脐结扎失宜,胎热内盛或中气不足,则为脐血;由于初生儿腹壁肌肉嫩薄松弛,或先天发育不全,啼哭叫扰过多,小肠脂膜突人脐中,则为脐突。

诊断

诊断原则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诊断依据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预防

预防措施

1、预防

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护理

(1)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他感染。

(2)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