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部疾患

脐部疾患,中医病名。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其中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起者称为脐突。古代医籍对脐部疾患记载甚多,认为脐湿、脐疮、脐血发病与接生断脐不当有密切关系,脐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脐湿、脐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脐炎,脐血相当于西医学的脐带出血,脐突相当于西医学的脐疝、脐膨出。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治疗
1、脐湿、脐疮
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总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熄风镇惊。配合外治法可增强疗效。
2、脐血
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而致应益气摄血。
3、脐突
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
病因
脐部为水湿所侵,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湿浊浸淫皮肤,久而不干,则为脐湿;若湿郁化热,湿热酿毒化火,毒聚成疮,致脐部溃烂化腐,则为脐疮;断脐结扎失宜,胎热内盛或中气不足,则为脐血;由于初生儿腹壁肌肉嫩薄松弛,或先天发育不全,啼哭叫扰过多,小肠脂膜突人脐中,则为脐突。
诊断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
3、断脐后,血从脐孔渗出为脐血。
4、脐部呈半球状或半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肿块可以回纳为脐突。
预防
1、预防
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护理
(1)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他感染。
(2)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