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竹叶汤

黄芪竹叶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具有益气养营,托里消痈之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干呕。
主治
出处
功用
名称
主治
痈疽发背;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干呕。
功用
益气养营,托里消痈。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叶,取二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三十里间食,每日三次,夜一次。
现代用法:水煎服。
组成
黄芪、甘草、麦门冬、黄芩、芍药各三两(9g),当归、人参、石膏、芎、半夏各二两(6g),生姜五两(15g),生地黄八两(18g),大枣三十枚(6枚),淡竹叶一握(9g)。
重要文献摘要
《千金方 精版》:“黄芪竹叶汤,治痈疽发于背部。黄芪、甘草、麦门冬、黄芩、芍药各三两,当归、人参、石膏、芎、半夏各二两,生姜五两,生地黄八两,淡竹叶一握,大枣三十枚。以上十四味药分别研细,用一斗二升水先煮竹叶,取一斗,去渣加入其他药,一起熬取三升汤药。一日四次,白天三次夜间一次,每次间隔如人行走三十里路的时间,即间隔一餐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