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青盲

青盲,中医病名。以指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内障眼病。小儿罹患者称小儿青盲。本病与性别、年龄无关,可由高风内障、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络阻暴盲、目系暴盲等失治或演变而成,亦可由肿瘤、恶性贫血、奎宁中毒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外伤引起。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又名下行性视神经萎缩)、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又名上行性视神经萎缩)两类。

主要病因

高风内障、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失治或演变

发病部位

瞳神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

相关中医疾病

视神经萎缩

英文名称

blue blindness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楚,筛板明显可见,视网膜血管一般正常;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盘色灰白、秽暗,边界不清,筛板不显,视网膜动脉变细,视盘附近血管可伴有鞘膜,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残留的硬性渗出。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视觉诱发电位

P100潜时延长或振幅严重下降。

(2)视野检查

多见视野向心性缩小。

(3)OCT检查

视神经纤维层变薄。

(4)头颅CT和MRI

排除或确诊有无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视神经等。

(5)基因检测

排除或确诊有无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若为头眼外伤、肿瘤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本病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辩证要点 本病总的病机为目中玄府闭塞,不外是虚、实、虚实兼夹三类,本着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原则对症治疗,开通玄府应贯穿于各证型之中。有的青盲病出现于西医的中枢神经病变中,如颅内肿瘤,脱髓鞘病变等疾患。因此在青盲初患之时,即应请神经科详细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所致,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原则 常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益气养血,补肝益肾为治则。 证治分类 (一)肝肾阴虚 症状:视物日渐昏蒙不清,或自觉眼前有大片黑色影遮挡,渐渐失明。双目干涩,腰酸,头晕耳鸣。目外观端好,瞳神内无障翳气色可辨。舌红,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方药:明目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 熟地、生地、当归、丹皮、泽泻、茯神、五味子、山萸肉、柴胡。 (二)肝气郁结 症状:双目同时或先后发病,视物日渐模糊不清,或眼前有大片黑影遮挡,病情日渐加重,双目不辨人影,重者不分明暗。自觉目珠转动时有牵拉痛或眉棱骨痛,目外观俨如好人。性情急躁,或抑郁不舒,胸胁胀满,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加味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丹皮、山栀、白术、茯苓、青皮、甘草。 (三)气血两亏 症状:双目日渐模糊,甚则失明,目外观端好。面色晄白或萎黄,少食懒言,乏力自汗,纳谷不香,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经涩少。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气血双补。 方药:柴胡参术汤(验方)。 常用药:人参、白术、白芍、当归、川芎、熟地、柴胡、青皮、灸甘草。 (四)肾阳不足 症状: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眼前有大片暗影遮挡。身冷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频数,阳萎遗精,女子带下清冷。舌淡质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益精明目。 方药: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肉桂、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菟丝子。

病因

基本病因

高风内障、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络阻暴盲、目系暴盲等失治或演变而成,亦可由肿瘤、恶性贫血、奎宁中毒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外伤引起

诊断

诊断原则

1、视力逐渐下降。

2、视盘色泽变淡或苍白。

3、可有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

诊断依据

1、视力逐渐下降。

2、视盘色泽变淡或苍白。

3、可有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

鉴别诊断

暴盲

眼外观端好,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障眼病。患眼外观虽无明显异常,但瞳内病变却多种多样。本病失治可导致青盲。

预防

预防措施

1、慎用对视神经有毒害作用的药物,如乙胺丁醇、奎宁等。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时,避免过度疲劳,戒烟慎酒。

4、预防头部或眼部损伤。

5、定期检查,注意视力和视野的变化。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