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热疮

热疮,中医病名。是指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互相融合,自觉灼热瘙痒,多在1周后痊愈,一般无全身症状,但易于复发。本病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如感冒、猩红热、疟疾等。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疱疹。

主要病因

外感风热邪毒或肝胆湿热下注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互相融合,自觉灼热瘙痒,多在1周后痊愈,一般无全身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单纯疱疹

英文名称

heat sore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分泌物细胞培养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要治法。初发以清热解毒治之,反复发作者以扶正祛邪并治。

药物治疗
热疮治疗原则本病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肝胆湿热下注所致。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辨证选方用药。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解毒;肝胆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 热疮证治分类1.肺胃热盛证证候:多发于颜面部,以口唇鼻侧多见,皮损为群集小水疱,灼热刺痒;伴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分析:鼻为肺之窍,胃经环绕面唇,风性上行,故肺胃热盛多发于面、鼻、唇。肺胃热盛,津液布散失常,则皮肤起小水疱;风热毒邪蕴蒸皮肤,则灼热;风盛则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肺胃热盛之象。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常用药:辛夷、 黄芩、山栀、麦门冬、百合、石膏、知母、甘草、枇杷叶(去毛)、升麻。2.肝胆湿热证证候:疱疹发于阴部,易破溃糜烂,疼痛明显;伴发热,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分析: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则见局部起疱疹;湿热蕴结,热盛皮腐,则易破溃糜烂;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热盛则发热;便于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甘草、当归、生地、柴胡。3.阴虚内热证证候:病情反复发作;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辨证分析:热毒久恋,耗伤阴液,致阴虚内热,阴虚则阴阳失调,故易为诱因引起发病;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方药: 增液汤加减。常用药:玄参、生地、麦冬、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
其他治疗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针或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浅刺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水疱初期可用二味拔毒散调茶水或紫金锭磨水外搽。

3、水疱破溃,以糜烂、渗出偏重者,可用马齿苋水外洗或湿敷。

4、皮损以结痂为主者,可用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搽。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肝胆湿热下注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常见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面颊及外阴等部位。

2、皮损初起为红斑,灼热而痒,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内含透明浆液,破裂后露出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留有轻微色素沉着。病程1-2周,易反复发作。

3、一般无全身不适感。发病前患处皮肤有发紧、烧灼、痒痛感。发于眼部者,常有刺痒、疼痛、怕冷、发热等风热毒盛的症状;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黏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朞核肿痛;发于外阴者,水疱易糜烂染毒,可伴有发热、便干、溲赤、尿频、尿痛、苔黄、脉数等湿热下注的症状;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常有咽干、口渴、舌红、脉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诊断依据

1、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常见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面颊及外阴等部位。

2、皮损初起为红斑,灼热而痒,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内含透明浆液,破裂后露出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留有轻微色素沉着。病程1-2周,易反复发作。

3、一般无全身不适感。发病前患处皮肤有发紧、烧灼、痒痛感。发于眼部者,常有刺痒、疼痛、怕冷、发热等风热毒盛的症状;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黏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朞核肿痛;发于外阴者,水疱易糜烂染毒,可伴有发热、便干、溲赤、尿频、尿痛、苔黄、脉数等湿热下注的症状;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常有咽干、口渴、舌红、脉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鉴别诊断

1、蛇串疮

皮损为多个成群的水疱,多沿神经走向排列成带状,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疱群间有正常皮肤间隔,自觉疼痛明显,愈后多不再发。

2、黄水疮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的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皮损初起为水疱, 继而形成脓疱,疱破结痂较厚,呈灰黄色,具有传染性。

预防

预防措施

1、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炙馎、肥甘厚味之品。

2、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保持局部清洁,促使干燥结痂,防止继发感染。结痂后宜涂软膏,防其痂壳裂开。

4、反复发作者应避免诱发因素。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