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间因胞脉、胞络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以小腹疼痛为主证的疾病。亦名胞阻,也有称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者。

主要病因

胞脉、胞络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

其它名称

胞阻、痛胎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妊娠期间,出现下腹疼痛,一般不甚剧烈,但常反复发作

相关中医疾病

先兆流产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变软,腹部柔软不拒按,或得温痛减。

2、辅助检查

必要时作血常规、B超、后穹穿刺等检查,以除外其他疾病的腹痛。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使胞脉气血通畅而达到止痛安胎目的。
药物治疗
妊娠腹痛辩证要点主要病因病机是血虚、虚寒、气郁、血瘀。应根据腹痛的性质,结合兼证,辨其虚实。 虚痛者多绵绵作痛,实痛者多为胀痛。一般来说,绵绵而痛,按之痛减为血虚;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者为虚寒;胀痛,拒按者为气滞;刺痛,拒按,素有瘕瘕者为血瘀。妊娠腹痛治疗原则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使胞脉气血通畅而达到止痛安胎目的。妊娠腹痛证治分类1.血虚证主要证候:妊娠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治法:养血安胎止痛。代表方: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方药: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2.气滞证主要征候:妊娠后小腹疼痛,胸胁肿胀,或小腹胀痛,情志抑郁,嗳气吐酸,或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滑。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胎。代表方:逍遥散。方药: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薄荷、煨姜。3.虚寒证主要征候:妊娠小腹冷痛,喜温喜按,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腰酸,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滑。治法:暖宫止痛,养血安胎。代表方:胶艾汤(《金匮要略》) 。方药:当归、川芎、干地黄、白芍、艾叶、阿胶、甘草。4.血瘀证主要征候:妊娠期小腹疼痛,痛处不移,拒按,或宿有症瘕,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治法:养血活血,补肾安胎。代表方:桂枝茯苓丸(《伤寒论》) 。方药: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

病因

基本病因

妊娠腹痛的发病在于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然阻滞或失养,有虚实之分,虚者因血虚、气弱、阳衰而致,实则有气郁、血瘀所起。病变在胞脉、胞络,胎元未受损。但若腹痛不已,反复发作者,可进一步损伤胎元,致胎动不安,甚或堕胎小产。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

2、临床表现

妊娠期出现小腹部疼痛,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小腹连及胁肋疼痛。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

2、临床表现

妊娠期出现小腹部疼痛,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小腹连及胁肋疼痛。

鉴别诊断

孕期腹痛,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可轻率的作出妊娠腹痛的诊断。常需与异位妊娠、胎动不安等鉴别。此外,还要与妊娠期的内外科疾病(如胃脘痛、慢性阑尾炎)作鉴别。

1、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与妊娠腹痛均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尿或血hCG检查阳性,异位妊娠在破损前也出现小腹疼痛。两者可通过B超检查以鉴别是宫内孕或宫外孕,异位妊娠破损后,腹痛剧烈呈撕裂样,并有晕厥、出冷汗、心悸等休克症状,可通过妇科检查、B超、后穹穿刺等检查以鉴别。

2、胎动不安 

除小腹疼痛外,同时有腰痛、小腹下坠、阴道出血等症状。

3、堕胎、小产 

其小腹呈阵发性疼痛,阴道出血由少到多,最后胚胎或胎儿自然陨堕娩出。可与妊娠腹痛仅有小腹疼痛相鉴别。此外,还应与妊娠合并附件炎、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孕痈(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孕期饮食积滞所致腹痛等疾病相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1、孕期应注意避免过于劳累、持重、登高、剧烈活动。慎房事,保持心情舒畅。

2、注意饮食调节,宜食易于消化又营养丰富之品。

3、孕后应注意阴部卫生,预防感染。

4、患病后应积极治疗,卧床休息,以免病情加重,促进本病及早康复。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