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小便淋痛

妊娠小便淋痛病,中医病名。是指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称“妊娠小便淋痛”,或“妊娠小便难”,俗称“子淋”。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合并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的疾病。妊娠小便淋痛是临床常见的妊娠合并症。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发展成慢性肾盂肾炎。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査见红细胞、白细胞或少量蛋白。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大法以清润为主,不宜过于通利,以免损伤胎元。必须予以通利者,应佐以固肾安胎之品。
药物治疗
妊娠小便淋痛辩证要点子淋一证,多因于热,但有虚热、实热之分。应重点了解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以辨虚实。虚热者小便淋沥不爽,溺后尿道刺痛不适,色淡黄;实热者小便艰涩不利,热灼疼痛,溺短赤。妊娠小便淋痛治疗原则治疗上均以清润为主,不宜过于苦寒通利,以免重耗阴液,损伤胎元。妊娠小便淋痛证治分类1.阴虚津亏证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淋沥涩痛,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膀胱气化不利,大便干结,颧赤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滑数。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方药:知母、熟地、黄柏、芍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山萸肉。2.心火偏亢证主要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尿短赤,艰涩刺痛,面赤心烦,渴喜冷饮,甚至口舌生疮,舌红欠润,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代表方:导赤散(《小儿药证直决》)加玄参、麦冬。方药:甘草梢、生地、木通、淡竹叶。3.湿热下注证主要征候:妊娠期间,突感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欲解不能,小便短赤,小腹坠胀,胸闷纳少,带下黄稠量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润燥通淋。代表方:加味五苓散(《医宗金鉴》)。方药:黑栀子、赤茯苓、当归、黄芩、白芍、甘草梢、生地黄、泽泻、车前子、木通、滑石。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膀胱郁热,气化失司。其热有虚实之分,虚者阴虚津亏,实证由心 火偏亢,湿热下注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孕前可有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的病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
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甚则点滴而下,小腹坠胀疼痛等,或有腰痛。
诊断依据
1、病史
孕前可有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的病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
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甚则点滴而下,小腹坠胀疼痛等,或有 腰痛。
鉴别诊断
1、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小便不通以妊娠期间小腹拘急、尿液潴留为特征,无灼热疼痛。 尿常规基本正常,B超显示有尿液潴留。
2、妊娠遗尿
妊娠期间尿失禁而自行排出为主,无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
预防
预防措施
1、妊娠期间注意阴部卫生,节制性生活,以防湿热秽浊之邪上犯膀胱。
2、饮食宜慎温燥、辛辣及油腻之品。
3、一旦患子淋,应多饮开水,左侧卧位或左右轮换以减少子宫对输尿管的乱压迫,使尿液通畅。
4、因泌尿系感染而引起者,治疗应及时彻底,3次尿液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始停药,对抗生素的选用要慎重,尤其在孕早期3个月以内,不能用伤胎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