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乳疬

乳疬,中医病名。是指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的疼痛性结块。其临床特点是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乳房异常发育症。

主要病因

肾气不充、肝失所养或者冲任失调,气滞痰凝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常见症状

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

相关中医疾病

乳房异常发育症

英文名称

gynecomastia

检查

实验室检查

针对可能病因进行肝功能、性激素等检测,乳房、卵巢、睾丸、 前列腺等超声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

如因服用某些药物而致乳房肥大者,停药后即逐渐消退。有疼痛或其他兼症者,则应辨证治疗。如乳房明显肥大影响美观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乳疬辩证要点本病乳头属肝,男子乳房属肾,故以肝肾辩证为主。乳疬治疗原则本病应以疏肝理气、化痰软坚为基本治疗原则。肾气亏虚者,应给予补益肝肾治疗,偏肾阳虚者,宜温阳化痰,偏肾阴虚者,宜滋阴化痰。乳疬证治分类(1) 肝气郁结证主证:乳房部肿块胀痛,触之疼痛;伴性情急躁,遇事易怒,胸闷胀痛;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代表方: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常用药 :白术、柴胡、当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芍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2)肾气亏虚证主证:乳房肥大,乳中结核,乳房微痛。肾阳虚者,伴面色咣白,腰腿酸软,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弱;偏于肾阴虚者,伴面色晦暗,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弦细。治法:补益肝肾,化痰软坚。代表方:六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其他治疗

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敷贴。

病因

基本病因

男子由于肾气不充,肝失所养;女子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中老年男性发病多因年高肾亏,或房劳伤肾,虚火自炎,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男性,10岁以前的女孩,13-17岁的男孩。

2、乳房稍大或肥大,乳晕下有扁圆形肿块,一般发生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质地中等或稍硬,边缘清楚,活动良好,局部有轻度压痛或胀痛感。少数患者乳头有白色乳汁样分泌物,部分男性患者伴有女性化征象,如发音较高、面部无须、臀部宽阔、阴毛呈女性分布等特征。老年人或可有睾丸萎缩、前列腺肿瘤或肝硬化等。有些患者有长期使用雌性激素类药物史。部分病人肿块会自行消失。

诊断依据

1、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男性,10岁以前的女孩,13-17岁的男孩。

2、乳房稍大或肥大,乳晕下有扁圆形肿块,一般发生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质地中等或稍硬,边缘清楚,活动良好,局部有轻度压痛或胀痛感。少数患者乳头有白色乳汁样分泌物,部分男性患者伴有女性化征象,如发音较高、面部无须、臀部宽阔、阴毛呈女性分布等特征。老年人或可有睾丸萎缩、前列腺肿瘤或肝硬化等。有些患者有长期使用雌性激素类药物史。部分病人肿块会自行消失。

鉴别诊断

男性乳岩

乳晕下有质硬无痛性肿块,并迅速增大,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乳头内缩或破溃,血性乳头溢液,可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必要时可做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

预防

预防措施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恼怒忧思。

2、平时应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有肝病者,适当进行保肝治疗有助于本病的康复。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