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摄领疮

摄领疮,中医病名。是指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多见于夜寐欠安的成年人。相当于西医病名牛皮癣。本病病程较长,易发反复发作。

主要病因

风湿蕴肤、经气不畅

发病部位

颈部、四肢、腰骶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

相关中医疾病

牛皮癣

英文名称

nape sores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纤维母细胞增生,呈纤维化。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虚实夹杂。热毒实证宜给予清热解毒;风湿蕴肤实证宜给予祛风燥湿;血虚实证宜给予养血祛风润燥。
药物治疗
摄领疮辩证要点本病从虚实来辩证。热毒实证表现为皮损色红,瘙痒剧烈,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风湿实证表现为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血虚虚证表现为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仲,失眠健忘。摄领疮治疗原则本病虚实夹杂。热毒实证宜给予清热解毒;风湿蕴肤实证宜给予祛风燥湿;血虚实证宜给予养血祛风润燥。摄领疮证治分类1.肌肤热毒证证候:皮损色红,瘙痒剧烈,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当归、生地、木通、泽泻、车前子、甘草。2.风湿蕴肤证证候: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苔薄或白腻,脉濡而缓。治法:祛风燥湿。方药:消风散合二妙丸加减。常用药: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甘草、木通。3.血虚风燥证证候: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脉沉细。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方药: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常用药: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夜寐欠安的成人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初起为风湿热阻滞肌肤,日久乃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情志郁闷,衣领拂着,搔抓,嗜食辛辣、醇酒、鱼腥发物等皆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见于情志不遂,夜寐欠安之成年人。病程较长。

2、好发于肢体易受摩擦的部位,90%以上发生在颈项部,其次发于眼睑、四肢伸侧及腰背、骶、髋等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呈对称分布,或呈线状排列。

3、皮损为针头大小多角形扁平丘疹,呈肤色或淡褐色,干燥而坚实,发展成为苔藓样的斑片,无水疱和脱屑。

4、局部状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枯木,瘙痒剧烈。

诊断依据

1、多见于情志不遂,夜寐欠安之成年人。病程较长。

2、好发于肢体易受摩擦的部位,90%以上发生在颈项部,其次发于眼睑、四肢伸侧及腰背、骶、髋等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呈对称分布,或呈线状排列。

3、皮损为针头大小多角形扁平丘疹,呈肤色或淡褐色,干燥而坚实,发展成为苔藓样的斑片,无水疱和脱屑。

4、局部状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枯木,瘙痒剧烈。

鉴别诊断

1、湿疮疡

皮损多形性,常有丘疹,小水疱、点状糜烂、流滋等,好发于四肢屈侧。

2、皮肤淀粉样变

皮损为高粱米大小的圆顶丘疹,紫褐色,质地硬,密集成片、角化、粗糙,多发于背部及小腿伸侧。

3、风瘙痒

先瘙痒后出现抓痕,血痂、脱屑,皮损边界不清。

预防

预防措施

1、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不熬夜,多饮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奶、豆制品等。忌食辛辣、腥发、油腻食品,不宜饮酒、吸烟。

2、增强体质,加强身体锻炼,在秋冬、冬春季节交替之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咽炎和扁桃体炎。对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合并扁桃体肿大者,可以考虑手术摘除。

3、避免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物质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如搔抓、针刺、文身、昆虫叮咬、热水烫洗),不要滥用药物。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