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瘿

石瘿,中医病名。是指瘿病肿块坚硬如石者,属于恶性病变。其特点是结喉处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癌。
主要病因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显示甲状腺肿物为冷结节;超声和CT检查显示甲状腺肿物质地不均,内有沙粒样钙化,边缘不清。穿刺细胞学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
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或不能手术者配合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解毒散结等抗肿瘤中药辨病治疗。
药物治疗
石瘿治疗原则本病多因情志内伤,痰浊、瘀毒三者痼结,上逆于颈部而成。痰凝毒聚证,治宜化痰软坚、消瘿解毒;痰郁气结证,治宜舒肝理气、化痰散结;毒热蕴结证,治宜清肝解郁、散结化毒;瘀热伤阴证,治宜和营养阴。石瘿一经确诊,即宜早期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未分化癌则采用放射线外照射。石瘿证治分类1、痰凝毒聚证证候:既往有肉瘿病史,多年存在的颈部肿块,突然迅速增大,质变硬,表面凹凸不平,吞咽时上下移动受限;舌淡,苔薄腻,脉弦滑。治法:化痰软坚,消瘿解毒。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常用药:海藻、昆布、贝母、半夏、青皮、陈皮、当归、川芎、连翘、甘草。2、痰郁气结证证候:颈部单发肿物,质硬如石,表面不平,皮色如常,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明显受限;伴胸闷气短,呼吸发憋;舌苔薄白,舌质有瘀斑,脉弦细。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通气散坚丸加减。常用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海藻、当归、贝母、香附、黄芩(酒炒)。3、毒热蕴结证证候: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情绪易于激动,心悸易惊,烦躁,多汗;舌红少苔,脉弦数。治法:清肝解郁,散结化毒。方药:清肝芦荟丸加减。常用药: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酒浸,捣膏)、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4、瘀热伤阴证证候:晚期石瘿,或溃破流血水,或颈部他处发现转移性结块;伴形倦体瘦,或声音嘶哑;舌紫黯,或见瘀斑,脉沉或涩。治法:和营养阴。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常用药: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石膏、人中黄、生地、玄参、白芍、浙贝、木通、桑叶、薄荷、鲜芦根。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是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见于30〜40岁女性。
2、多为颈前结喉处单个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推之不移。若肿块压迫,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容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少数患者原有其他瘿病。
诊断依据
1、多见于30〜40岁女性。
2、多为颈前结喉处单个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推之不移。若肿块压迫,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容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少数患者原有其他瘿病。
鉴别诊断
肉瘿
甲状腺肿物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甲状腺同位素扫描显示甲状腺肿物多为温结节或凉结节。超声和CT检查显示甲状腺肿物质地均匀、边缘光整,或为囊性。
预防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放射线物质。积极治疗良性甲状腺病,预防癌变。
2、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甲状腺球蛋白等。避免劳累和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