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时复目痒

时复目痒,中医病名。是指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又名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常双眼发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痊愈。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

其它名称

时复证、痒若虫行证、眼痒极难忍外障

发病部位

白睛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

相关中医疾病

春季结膜炎

英文名称

constant eye itching,seasonal eye itching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胞睑内面有状如铺路卵石样的扁平颗粒,表面似覆一层牛奶,白睛呈污红色;或见黑睛边缘出现黄白色胶样隆起结节,重者结节相互融合,包绕黑睛边缘,白睛呈污红或黄浊色。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或嗜酸性颗粒。

治疗

药物治疗
时复目痒辩证要点本病主要在于患者的体质,而外因仅为诱发的因素,故内治除祛风止痒,缓解症状外,尚应根据患者全身脉症给以综合考虑。本病的治疗最好在发作前即开始,内治、外治相结合。时复目痒治疗原则内外治结合。时复目痒证治分类(一)风热犯目症状:眼内奇痒,灼热微痛,睑内遍生颗粒,状如小卵石,遇风吹日晒或近火熏灼,病情加重,且有泪出。治法:祛风清热,活血消滞。方药:加减四物汤加减。常用药:薄荷、牛蒡子、荆芥、防风、连翘、苦参、花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僵蚕、乌梢蛇。(二)脾胃湿热,兼受风邪症状:眼内奇痒尤甚,泪多眵稠,胞睑沉重,白睛微黄,色泽污秽,甚则黑白睛交界处呈胶状隆起;亦可伴睑内遍生颗粒,状如小石排列。兼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祛风清热。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滑石、甘草、栀子、黄芩、连翘、石膏、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三)肝血不足,虚风内动症状:眼痒势轻,时作时止,白睛稍显污红,或无明显见症。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弦细。治法:补养肝血,熄风止痒。方药:四物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白芷、防风、僵蚕、蒺藜、蜈蚣。
其他治疗

1、滴滴眼液

滴用清热解毒类滴眼液,如熊胆滴眼液,可配合用0.5%醋酸可的松滴眼液;亦可用2%色苷酸钠滴眼液,配合用0.1%肾上腺素溶液;或用2%环孢霉素A滴眼液滴眼。

2、冷敷

局部冷敷可减轻症状。

病因

基本病因

1、肺卫不固,风热外侵,上犯白睛,往来于胞睑肌肤腠理之间。

2、脾胃湿热内蕴,复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滞于胞睑、白睛。

3、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上犯于目。

症状

典型症状

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碜涩不适,甚则羞明流泪,有白色黏丝样眼眵。

诊断

诊断原则

1、双眼奇痒难忍,周期性反复发作,一般春夏季发病,秋冬缓解。

2、睑内面有扁平颗粒,状如铺路卵石样排列;或见黑睛边缘出现黄白色胶样隆起结节,白睛呈污红或黄浊色;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3、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或嗜酸性颗粒。

诊断依据

1、双眼奇痒难忍,周期性反复发作,一般春夏季发病,秋冬缓解。

2、睑内面有扁平颗粒,状如铺路卵石样排列;或见黑睛边缘出现黄白色胶样隆起结节,白睛呈污红或黄浊色;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3、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或嗜酸性颗粒。

鉴别诊断

1、椒疮

眼部微痒,见风流泪,睑内生细小颗粒,形状多似花椒,无定期发病的特征。

2、暴风客热

发病突然,可伴有刺痒,但眵多粘稠似脓为其特征。有一定传染性。

预防

预防措施

1、发作期为避免阳光刺激,可戴有色眼镜。

2、少食或不食辛辣厚味之品,以免加重病情。

3、缓解期可益气补脾以固其本,对防止复发或减轻复发症状有积极的意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