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疖

暑疖,中医病名。指发生于暑天的小疖肿。多由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的化脓性疖肿。又称“痱毒”或“热毒”。此症以小儿及新产妇为多见,好发生在头面部。多发于夏季。相当于西医病名多发性汗腺脓肿。暑疖虽是小病,但不及时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可因毒气扩散转成疔疮重症。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治疗
1、暑疖轻者初起可外贴拔毒膏。
2、若破溃后可用纸捻沾少许提毒生肌散插入疮口内,外贴拔毒膏。视脓液多少每日或隔日1换,一般2至3次即愈。或用二味拔毒散(雄黄、白矾各等量同研细粉)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后涂患处,随干随涂,不拘次数。
3、亦可用六神丸适量研成细粉后加入适量米醋内涂患处,日不拘次数,随干随涂。
病因
诊断
1、初起,患处皮肤潮红,继之发生肿瘤,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在1寸左右,有黄白色脓头,疼痛加剧。
2、3至4天后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后疼痛减轻,有的不治自愈,有的伴有轻茺发热,全身不适,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状。
3、重者少则几个,多者数十个,有的簇生在一起,状如星布,破溃后脓水淋淳成片,并发浸淫疮(湿疹),局部潮红胀痛,伴全身不适,寒热头痛,口苦咽干,心烦胸闷,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状。
1、初起,患处皮肤潮红,继之发生肿瘤,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在1寸左右,有黄白色脓头,疼痛加剧。
2、3至4天后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后疼痛减轻,有的不治自愈,有的伴有轻茺发热,全身不适,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状。
3、重者少则几个,多者数十个,有的簇生在一起,状如星布,破溃后脓水淋淳成片,并发浸淫疮(湿疹),局部潮红胀痛,伴全身不适,寒热头痛,口苦咽干,心烦胸闷,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状。
1、蝼蛄疖
疮形、肿势虽小,而根脚坚硬,溃破虽出脓水,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往往一处未愈,他处又生;或疮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其口不敛,日久头皮串突。
2、疖病
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可在一定部位有儿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经年不愈;也有在身体各处散发,一处将愈,他处又起,或间隔2周,月余再发。
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
2、夏天不要让小孩到炎日下玩耍,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凉水擦洗。
3、少吃辛辣厚味的食品,少吃奶粉或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