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锁肛痔

锁肛痔,中医病名。锁肛痔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西医则称为肛管直肠癌。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出现恶病。

主要病因

湿热下注,火毒内蕴,气滞血瘀和正气不足,脾肾两亏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常见症状

初起为便血流水,渐现大便变形,排便困难,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生肿物坚硬、流脓血臭水

相关中医疾病

肛管直肠癌

英文名称

anorectal cancer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专科检查

肛管癌较少见,早期肿块较小,可活动,呈现疣状;进一步发展,在肛门部可看到突起包块或溃疡,基底不平,质硬,并可能有卫星转移结节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80%的直肠癌位于手指可触及的部位,肿瘤较大时指检可以清楚地扪到肠壁上的硬块、巨大溃疡或肠腔狭窄,退指后可见指套上染有血、脓和黏液。指检发现癌肿时要扪清大小、范围、部位和固定程度,以便决定治疗方法。

凡是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腹泻及体重减轻的病人均应行直肠指诊、直肠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2、辅助检查

(1)大便潜血检查

是最简单的检查方法之一,常作为大规模普查手段,或作为对高危人群直肠癌的初筛手段。

(2)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对所有指检可疑或已明确无疑的直肠癌均应进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看到直肠内病变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3)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可以发现肠腔狭窄或钡影残缺等。为排除结肠中多发性原发癌,应常规进行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术。

(4)其他检查

直肠下端癌肿较大时,女性病人应行阴道及双合诊检查,男性病人必要时应行膀胱镜检查。腔内B超检查可检测出癌肿浸润肠壁的深度及有无邻近器官受累,便于术前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疑有肝转移时应行B型超声检查、CT或同位素扫描。直肠癌肿侵及肛管而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时,应将淋巴结切除活检。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一经诊断,应及早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尤其是放、化疗及术后、中晚期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远期疗效。
药物治疗
锁肛痔辩证要点本病应从虚实辩证。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其色暗红,或挟粘液,或有里急后重,应考虑为湿热蕴结,以实证为主;面色无华,消瘦乏力,便溏,排便困难,便中带血,其色紫暗,肛门坠胀,或有心烦口干,夜间盗汗,应考虑为气阴两虚,以虚证为主。锁肛痔治疗原则本病若湿热痰浊证,宜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法;若气滞血瘀,宜理气活血,破瘀散结法;若气阴两虚证,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锁肛痔证治分类1、湿热痰浊证主证: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带粘液,便次增多,肛门坠胀,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代表方:槐角地榆丸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天葵、黄药子、桃仁、乳香、没药、土茯苓、苡米等。2、气滞血瘀证主证:肛周肿物隆起,坚硬如石,疼痛拒按。或大便带血,血色暗红,里急后重,大便困难;舌紫暗,脉细涩。治法:理气活血,破瘀散结。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天葵、黄药子、土茯苓。常用药:生地、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皮、五灵脂。3、气阴两虚证主证:大便难出,或便中带血,肛门坠胀;口干心烦,疲乏无力,面色少华,身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弱。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代表方:八珍汤合增液汤。常用药: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其他治疗

1、灌肠疗法

(1)苦参20g,青黛10g,血竭9g,全蝎9g,枯矾6g,儿茶12g,鸦胆子5g (打碎)。将上方药物加水600mL,煎至200mL左右。从肛门插入导尿管20〜30cm深,注药后保留2-3小时。每日1-2次,30天为1个疗程。

(2)生大黄20g,黄柏15g,栀子15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红花15g,苦参20g。方法同上。

(3)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浓煎保留灌肠,每日2次,每次40mL。

2、敷药法

肛管癌溃烂者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等。

病因

基本病因
是因忧思郁结,饮食不洁,久痢久泄,息肉虫积,邪毒痰湿瘀血积聚肛肠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2、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或肛门皮肤有突起小硬结,无明显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系列改变。

(1)便血

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大便带血,血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常同时伴有黏液,呈持续性,此时常被误认为“痨疮”。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粪便中有血、脓、黏液,并有特殊的臭味。

(2)排便习惯改变

也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有排便不尽感等。有时为便秘,同时肛门内有不适或下坠感。

(3)大便变形

病程后期因肠腔狭窄,粪便少,大便形状变细、变扁,并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征象。

(4)转移征象

首先是直接蔓延,后期穿过肠壁,侵人膀胱、阴道壁、前列腺等邻近组织若侵及膀胱、尿道时,有排尿不畅及尿痛、尿频。侵及骶前神经丛时,在直肠内或骶骨部可有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下腹部、腰部或下肢放射。另外,可经淋巴向上转移至沿直肠上静脉走行的淋巴结。10%-15%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症已经过门静脉血行转移至肝脏,出现肝肿大、腹水和黄疸等。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诊断依据

1、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2、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或肛门皮肤有突起小硬结,无明显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系列改变。

(1)便血

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大便带血,血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常同时伴有黏液,呈持续性,此时常被误认为“痨疮”。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粪便中有血、脓、黏液,并有特殊的臭味。

(2)排便习惯改变

也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有排便不尽感等。有时为便秘,同时肛门内有不适或下坠感。

(3)大便变形

病程后期因肠腔狭窄,粪便少,大便形状变细、变扁,并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征象。

(4)转移征象

首先是直接蔓延,后期穿过肠壁,侵人膀胱、阴道壁、前列腺等邻近组 织若侵及膀胱、尿道时,有排尿不畅及尿痛、尿频。侵及骶前神经丛时,在直肠内或骶骨部可有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下腹部、腰部或下肢放射。另外,可经淋巴向上转移至沿直肠上静脉走行的淋巴结。10%-15%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症已经过门静脉血行转移至肝脏,出现肝肿大、腹水和黄疸等。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鉴别诊断

1、直肠息肉

无痛性便血,量时多时少,少夹黏液,肛门镜或直肠镜检查可见有蒂或无蒂肿物,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

2、溃疡性结肠炎

黏液血便,或里急后重,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或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溃疡,无明显肿物及肠腔狭窄,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痢疾

黏液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抗痢疾治疗效果显著。

预防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肛门部病变,一旦发现肛门不适,肛缘有硬结、出血或肿痛应及时检查,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40岁以上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便血,应尽早检查。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