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胎萎不长

胎萎不长,中医病名。妊娠四五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等。相当于西医学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但也有少数患者胎死腹中。

主要病因

父母禀赋虚弱,或孕后将养失宜

其它名称

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

常见症状

妊娠中晚期,其腹形明显小于相应妊娠月份

相关中医疾病

胎儿生长受限

英文名称

retarded growth of fetus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产科检查

宫底高度、腹围与孕期不符合,明显小于妊娠月份,宫高、腹围连续3周测量均在第10百分位数以下,或胎儿发育指数小于-3。

2、辅助检查

B超测量头围与腹围比值(HC/AC)小于正常同孕周平均值的第10百分位数,胎儿双顶径增长缓慢、羊水过少、胎盘老化,或孕晚期每周测量体重增长不足0.5kg, 有诊断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舒张期末波缺失或倒置,提示有胎萎不长可能。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重在养精血,益胎元;补脾胃,滋化源。若发现畸胎、死胎情况时,则应下胎益母。

药物治疗
胎萎不长辩证要点本病辩证以虚证为多,主要是气血虚弱、脾肾不足和血寒宫冷。 胎萎不长治疗原则治疗以当求因治本,去其所病,重在补脾气、养气血,使其精充血足,则胎有所养。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胎儿长养的情况,若发现死胎、畸胎,则应从速下胎益母,以防生它病。胎萎不长证治分类1.气血虚弱证主要证候:妊娠四五个月后,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身体羸弱,面色萎黄或咣白,头昏心悸,气短,少言,舌淡嫩,脉细弱无力。治法:补血益气养胎。代表方:胎元饮。方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杜仲、陈皮。2.脾肾不足证主要征候: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形寒胃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治法:补益脾肾,养胎长胎。代表方:寿胎丸合四君子汤。方药: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白术。3.血寒宫冷证主要征候: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滑。治法:温肾补阳,养血育胎。代表方:长胎白术散加巴戟天、艾叶 。方药:炙白术、川芎、黄芪、川椒、干地黄、炒阿胶、当归、牡蛎、茯苓。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主要发病机制是父母禀赋虚弱,或孕后将养失宜,以致胞脏虚损,胎养不足,而生长迟缓。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可伴有胎漏、胎动不安史,或有妊娠剧吐、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肝肾疾病、心脏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的病史,或孕期有高热、接触放射线史,或有烟酒、吸毒、偏食等不良嗜好等。

2、症状

妊娠中晚期,其腹形明显小于相应妊娠月份。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伴有胎漏、胎动不安史,或有妊娠剧吐、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肝肾疾病、心脏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的病史,或孕期有高热、接触放射线史,或有烟酒、吸毒、偏食等不良嗜好等。

2、症状

妊娠中晚期,其腹形明显小于相应妊娠月份。

鉴别诊断

胎萎不长应与胎死不下、羊水过少鉴别。

1、胎死不下

两者都有宫体小于妊娠月份的临床特点。但胎死不下可有胎动不安病史,或反复阴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妊娠中晚期,孕妇自觉胎动停止,B超检查无胎动、胎心音。胎萎不长胎儿虽小于停经月份,但有胎动、胎心音。B超可协助诊断。

2、羊水过少

两者均可表现为腹围及宫高小于正常孕月。但羊水过少B超检查胎儿肢体发育正常,羊水暗区在3cm以下,与胎萎不长的肢体发育偏小不同。

预防

预防措施

1、忌烟、酒、吸毒。

2、保持情怀舒畅,以使新陈代谢功能旺盛,脏腑气血和调。

3、勿乱用药以防导致胎儿畸形或血氧供给障碍。

4、饮食要五味调匀,勿偏食,保证摄取营养均衡。

5、积极治疗妊娠剧吐及合并症、并发症,以防胎盘功能减弱。

6、定期作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异常,及早治疗,防止各种异常情况的发生与发展。

7、注意经常取左侧卧位休息,增加子宫血流量,改善胎盘灌注,定期吸氧。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