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突起睛高

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等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又名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一般发病急,来势猛,如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单眼。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

其它名称

突起睛高外障、目珠子突出、睛高突起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

相关中医疾病

急性炎症性突眼

英文名称

:sudden eyeball protrusion,acute inflammation of orbit with protrusion of eyeball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眼珠向前突出,转动受限,甚至完全不能转动;胞睑红肿,皮肤紧张发亮;白睛红赤臃肿,严重者可突出于睑裂之外;若病变侵及视神经,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及出血等;若眼珠或眶内灌脓,最终可溃穿组织,脓液外流,甚则目珠塌陷。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超声检查

可见眼外肌轻度肿大;球后脂肪垫扩大,光点分散;球筋膜囊积液,表现为球壁外弧形无回声区;如脓肿形成则可见不规则暗区,间杂回声光斑。

(2)CT扫描

可显示眶内脂肪区密度较高;脓肿形成后则为不规则高密度块影,均质而不增强。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为眼科急重之症,临证须循证求因,标本兼治;若病情危急,宜中西医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突起睛高辩证要点风火热毒攻目,火热不止则胞睑、白睛红赤肿胀,眼珠或眶内灌脓。邪毒内侵,正邪相搏,故发热恶寒,头痛剧烈。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风火热毒内盛之象。火毒炽盛,煎熬营血,腐蚀血肉则眼部灌脓,高突出眶,头眼剧痛。火气上逆,胃气不降,故面赤气粗,恶心呕吐。火毒入营,内陷心包,壅闭清窍则壮热神昏。小便黄赤,舌质红绛及脉数皆里热炽盛之候。突起睛高治疗原则本病为眼科急重症,临证须循证求因,标本兼治;若病情危急者,宜中西医综合治疗。突起睛高证治分类内治(一)风火热毒炽盛症状:眼症如上,全身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剧烈,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散邪。方药:内疏黄连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大黄、赤芍、当归、槟榔、木香、薄荷、桔梗、甘草。(二)火毒内陷症状:前述眼症严重,头眼剧痛,恶心呕吐,壮热神昏,面赤气粗,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脉数。治法:清营解毒,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加减,或送服安宫牛黄丸。常用药:犀角、生地、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玄参、麦冬。外治1、应用抗生素,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脓成者,应手术治疗,在波动最明显处切开排脓。
其他治疗

1、涂眼药膏

眼珠突出,黑睛暴露者,可涂抗生素眼膏,以保护黑睛。

2、外敷

用野菊花、金银花、防风、桑叶、当归、黄连水煎,取汁作眼部湿热敷,有物理及药物双重治疗作用。

3、切开排脓

眼睑皮肤或穹隆部结膜出现脓头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至脓尽为止。

病因

基本病因
风热火毒攻目。

诊断

诊断原则

1、发病前常有感冒或眼珠、眼眶周围或全身感染史。

2、发病急骤,眼痛剧烈,视力下降明显。

3、眼珠突出,转动不灵;白睛红肿,甚则突出睑外。

4、超声探查、CT扫描可协助诊断。

诊断依据

1、发病前常有感冒或眼珠、眼眶周围或全身感染史。

2、发病急骤,眼痛剧烈,视力下降明显。

3、眼珠突出,转动不灵;白睛红肿,甚则突出睑外。

4、超声探查、CT扫描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鹘眼凝睛

为双侧眼球渐渐突起,病势缓,且伴心烦少寐,倦怠易出汗等全身症状,白细胞不升高,眼无红肿疼痛。

预防

预防措施

1、对面部疖肿等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切忌挤压和过早切开,以免邪毒扩散。

2、发病后应卧床休息,避风寒;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食荤腥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