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五迟、五软

五软、五迟,中医病名。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主要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常见症状

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相关中医疾病

佝偻病、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

英文名称

five retardations、five infantile flaccidity

治疗

治疗原则

五迟、五软属于弱证,以补为其治疗大法。根据证型不同,分别施以补肾养肝,健脾养心。本病一般用散剂、膏剂等中成药剂长期服用,并宜配合教育训练等法缓步进行。

药物治疗
五迟、五软一、辨证要点1.辨脏腑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手软、足软,主要在肝肾脾不足;语迟、发迟、肌肉软、口软,主要在心脾不足。2.辨轻重五迟、五软并见,病情较重;五迟、五软仅见一、二症者,病情较轻。五迟、五软二、治疗原则五迟、五软属于弱证,以补为其治疗大法。根据证型不同,分别施以补肾养肝,健脾养心。本病一般用散剂、膏剂等中成药剂长期服用,并宜配合教育训练等法缓步进行 [2] 。五迟、五软三、分证论治1.肝肾亏损证候:筋骨萎弱,发育迟缓,坐起、站立、行走、生齿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头项萎软,天柱骨倒,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养肝。方药:加味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鹿茸、五加皮、麝香。2.心脾两虚证候:语言迟钝,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头发生长迟缓,发稀萎黄,四肢萎软,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咀嚼吮吸无力,或见弄舌,纳食欠佳,大便多秘结,舌淡苔少,脉细。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药:调元散加减。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石菖蒲。

病因

基本病因
五迟五软的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亦有属后天失于调养者。

诊断

诊断原则

1、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3、五迟、五软之症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生长发育迟缓的变化。

4、可有母亲孕期患病用药不当史;产伤、窒息、早产史;养育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

诊断依据

1、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3、五迟、五软之症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生长发育迟缓的变化。

4、可有母亲孕期患病用药不当史;产伤、窒息、早产史;养育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

预防

预防措施

(一)预防

1、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健康检查,以避免发生遗传性疾病[3]  。

2、孕妇注意养胎、护胎,加强营养,按期检查,不滥服药物。

3、婴儿应合理喂养,注意防治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护理

1、重视功能锻炼,加强智力训练教育。

2、加强营养,科学调养。

3、用推拿法按摩萎软肢体,防止肌肉萎缩。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