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血瘤

血瘤,中医病名,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交集而形成的肿瘤。其临床特点是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可呈局限性柔软肿块状,边界清或尚清,触之或如海绵。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管瘤。

主要病因

火邪

发病部位

体表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肿瘤科

常见症状

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可呈局限性柔软肿块状,边界清或尚清,触之或如海绵

相关中医疾病

血管瘤

英文名称

blood tumor,angioma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对于位置比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由于症状不明显,可通过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确诊。如果是海绵状血管瘤对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有损害,或者引起了并发症等,可通过CT、核磁共振等检查血管瘤的危害程度。

治疗

治疗原则

瘤体局限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血管瘤的外用中药多为具有腐蚀性作用的药物,使用时应根据血管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深浅不同而用药。

药物治疗
血瘤治疗原则 其他疗法。心火妄动证,治宜凉血活血、抑火滋阴;气血瘀滞证,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局部可用消痔灵注射液注射;瘤体较大而局限者,可行手术治疗。血瘤证治分类1.心火妄动证证候:瘤体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边界清楚,质软色红,指压褪色,放手后又恢复到原来状态。治法:凉血活血,抑火滋阴。方药:芩连二母丸加减。常用药:黄连、黄芩、知母、贝母、川芎、当归、白芍、生地、熟地、蒲黄、羚羊角、地骨皮、甘草。2.气血瘀滞证证候:瘤色紫红或暗红,呈斑片状或隆起,甚或呈结节状、疣状。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其他治疗

1、对小面积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2、清凉膏合藤黄膏外敷,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以促其消散。

3、若血瘤出血,可用云南白药掺敷伤口,既可止血,又具消散作用。

病因

基本病因

1、肾伏虚火

两精相搏,以气相传,因禀受父母肾中之伏火可迫血结瘤。

2、心火妄动

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致心火旺盛,煎熬阴血,凝聚成瘤。

3、肝火燔灼

郁怒伤肝,肝火内动,必燔阴血,阴血沸腾,相搏成瘤。

4、脾失统血

脾气亏虚,统摄失司,血液可以离经;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凝聚生痰,离经之血与痰相结而成瘤。

诊断

诊断原则

1、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多数表现为皮肤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被压缩,色泽鲜红或紫红,压之可退,抬手复原。

2、海绵状血管瘤

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或扁平高出皮面的隆起物,有很大的伸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瘤内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出血、继发感染后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诊断依据

1、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多数表现为皮肤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被压缩,色泽鲜红或紫红,压之可退,抬手复原。

2、海绵状血管瘤

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或扁平高出皮面的隆起物,有很大的伸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瘤内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出血、继发感染后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鉴别诊断

血痣

指压其色泽和大小无明显改变,应与毛细血管瘤鉴別。

预防

预防措施

1、妊娠期间勿过食辛辣厚味,以免化热,引动胎火。

2、防止瘤体破溃出血。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