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阴茎痰核

阴茎痰核,中医病名。阴茎痰核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或斑块状结节,阴茎勃起时伴有弯曲或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茎硬结症。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患者病程中出现腰腿酸软,少腹坠胀,睾丸疼痛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阳痿。

主要病因

厥阴气滞,痰瘀凝结

其它名称

玉茎疽

常见症状

阴茎背侧可触及 条索或斑块状结节,阴茎勃起时伴有弯曲或疼痛

相关中医疾病

阴茎海绵体硬结

英文名称

phlegmatic tubercle of penis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查X线平片,可见阴茎病灶阴影,海绵体造影可显示病变情况。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疗程较长,应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阴茎痰核治疗原则本病应以化痰散结为治疗原则。若浊痰凝结者,应给予健脾和胃治疗;若阴虚痰火者,应给予滋阴降火。阴茎痰核证治分类1、浊痰凝结证:主症:痰核生于阴茎背侧,于皮下可触及索条状或斑块样硬结,一个或数个不等。一般不会溃破。平时无明显感觉,阴茎勃起时能引起弯曲、疼痛。治法:健脾和胃、化痰散结。代表方:化坚二陈汤。常用药:陈皮、制半夏、白茯苓、生甘草、川黄、白僵蚕。2、阴虚痰火证:主症:硬结表面皮肤微红、微痛,或有全身低热、咽干、腰腿酸软无力等。治法:滋阴降火、化痰散结。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兼服消核丸。常用药: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龟板、知母、黄柏。
其他治疗
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病因

基本病因
阴茎为宗筋所聚,太阳、阳明之所合,多气多血之络。如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浊痰内生,下注宗筋;或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浊下注;或玉茎损伤,脉络瘀阻,气血痰浊搏结宗筋,则成结节。

诊断

诊断原则

1、发病多在40岁以上。

2、病程缓慢,在阴茎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硬结或索状肿块,质如软骨,有触痛。

3、早期无任何不适,病久阴茎勃起疼痛,或勃起弯曲,影响性交,或有局部触痛。

4、严重者有阳痿、排尿痛或尿流不畅。

诊断依据

1、发病多在40岁以上。

2、病程缓慢,在阴茎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硬结或索状肿块,质如软骨,有触痛。

3、早期无任何不适,病久阴茎勃起疼痛,或勃起弯曲,影响性交,或有局部触痛。

4、严重者有阳痿、排尿痛或尿流不畅。

鉴别诊断

1、阴茎岩

初期阴茎龟头(以冠状沟附近多见)出现丘疹、结节、疣状坚硬物,溃后状如翻花,有恶臭或脓性分泌物。

2、包皮结石

阴茎龟头至冠状沟部的硬结节,由包皮垢与尿盐沉积而成,上翻包皮即可见冠状沟处棕黄色硬性结节,用盐水浸泡后即可拭去。

3、下疳

有性乱史,阴茎出现豆粒状硬结,不痛不溃破,或为脓疱,破溃后形成圆形溃疡,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细菌培养可查出杜克雷嗜血杆菌。


预防

预防措施
避免暴力性交、酒后性交,防止阴茎损伤。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