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

痄腮,中医病名。是指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易于流行。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能在儿童群体中流行。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儿童由于病情严重,可出现昏迷、惊厥变证,年长儿如发生本病,可见少腹疼痛、睾丸肿痛等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治疗
流行病学
病因
诊断
1、当地有腮腺炎流行,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通常先发于一侧,继发于另一侧。口腔内颊粘膜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3、腮腺肿胀约经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4、常见并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也有并发脑膜炎者。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尿、血淀粉酶增多。
1、当地有腮腺炎流行,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临床表现初病时可有发热,1-2天后,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通常先发于一侧,继发于另一侧。口腔内颊粘膜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3、腮腺肿胀约经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2周。
4、常见并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也有并发脑膜炎者。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尿、血淀粉酶增多。
发颐
两颊肿胀疼痛,表皮泛红,腮腺化脓,按摩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多为一侧腮部肿痛,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热病之后,又称化脓性腮腺炎。
预防
1、预防
发现痄腮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2、护理
患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居室空气流通,避免受凉,复感它邪。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肥腻、辛辣、坚硬及酸性的食品。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