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

针眼病,中医病名。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又名土疳、土疡、偷针。本病与季节、气候等无关。可单眼或双眼发病。针眼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1、眼部检查
初起胞睑局部肿胀、微红,按压疼痛,且可扪及形似麦粒的硬结。甚者红肿焮热,胞睑硬结压痛拒按,继之红肿局限,硬结软化成脓,随之脓点溃破(外麦粒肿脓成溃破在眼睑边缘,内麦粒肿溃破在眼睑内的睑板面)。若病变靠近外眦部,则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红赤,甚至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
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1、滴滴眼液
患眼滴鱼腥草滴眼液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2、涂眼药膏
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
3、湿热敷
适用于本病初期,局部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助炎症消散。
4、药物敷
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1次。
5、手术
脓已成者应行麦粒肿切开引流排脓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病因
1、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2、喜食辛辣炙煿,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攻,致胞睑局部酿脓破溃。
3、余邪未清或脾气虚弱,卫外不固,又感风热之邪,则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症状
以胞睑局部肿胀、疼痛、痒为主。一般初发多肿痒明显,中期以肿痛为主, 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病情严重时可伴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诊断
1、胞睑局部痒,红肿疼痛。
2、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
1、胞睑局部痒,红肿疼痛。
2、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
1、胞肿如桃
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赤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性水肿。
2、眼丹
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睑赤痛漫肿,质硬拒按,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3、眼痈
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甚,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有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预防
1、注意眼睑局部卫生,不用脏手或不洁手帕揉眼。
2、不要偏嗜辛辣、焦燥、肥甘之品,注意调节饮食。
3、切忌挤压排脓,否则可造成脓毒扩散而出现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