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肿

子肿,中医病名。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面目肿胀者称为“子肿”。亦称为“妊娠肿胀”。古人根据肿胀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不同,又有子肿、子气、皱脚、脆脚等名称。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1、体格检查
根据水肿部位,确定水肿的严重程度。水肿局限于膝以下为“+”,水肿延及大腿为“++”,外阴腹壁水肿为“+ + +”,全身水肿或伴有腹水为“+ + + +”。
2、辅助检查
注意体重、血压、尿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肝肾功能等检测,及时发现子肿的原因。若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3g/L,或尿蛋白定性“+”以上为蛋白尿。 若每周体重增加>0. 9kg,或每四周体重增加>2. 7kg是子痫前期的信号。
治疗
子肿的治疗原则以利水化湿为主,脾虚者健脾利水,肾虚者温肾利水,气滞者理气化湿。 并根据“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随证加入养血安胎之品。
病因
诊断
1、病史
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病史;高龄初孕、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史。
2、症状
妊娠20周后出现水肿,多由踝部开始,渐延至小腿、大腿、外阴部、腹壁,甚至全身水肿或有腹水。若无明显水肿,但每周体重增加异常也是临床表现之一。
1、病史
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病史;高龄初孕、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史。
2、症状
妊娠20周后出现水肿,多由踝部开始,渐延至小腿、大腿、外阴部、腹壁,甚至全身水肿或有腹水。若无明显水肿,但每周体重增加异常也是临床表现之一。
子肿应与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心脏病、营养不良性水肿相鉴别。
1、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孕前有肾炎史,孕20周前发病,水肿始于眼睑。尿常规检查除蛋 白阳性外,可见红细胞或管型。
2、妊娠合并心脏病
孕前有心脏病史,孕后出现心悸、气短、踝部浮肿、心动过速等。 心脏及心功能检查可助鉴别。
3、营养不良性水肿
由于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血症而引起水肿,常伴有消瘦、乏力、 贫血、多尿等症状。血浆蛋白总量及白蛋白浓度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
预防
1、重视孕期保健,定期产检。
2、注意体重、水肿、尿蛋白、血压的变化情况。
3、发病后予以低盐饮食,控制饮水。
4、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5、浮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抬高两下肢,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