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汗证

产后汗证,中医病名。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不少妇女产后汗出较平时为多,尤以进食、活动后或睡眠时为著。此因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所致,可在数天后营卫自调而缓解,不作病论。
主要病因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检查
实验室检查
检查对于盗汗疑有肺结核者,应进行肺部X线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产后汗证,气虚者,治以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阴虚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敛汗。
药物治疗
产后汗证辩证要点本病临床以产后出汗量过多、持续时间长为特点。据出汗发生时间之不同以分自汗和盗汗。白昼汗多,动则尤甚为气虚自汗;寐中出汗,醒后即止为阴虚盗汗。产后汗证治疗原则治疗产后汗证,气虚者,治以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阴虚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敛汗。产后汗证证治分类1.气虚自汗症主要证候:产后汗出过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有恶风身冷,气短懒言,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表,和营止汗。代表方:黄芪汤(《济阴纲目》)。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熟地黄、煅牡蛎、白茯苓、麦冬、甘草、大枣。2. 阴虚盗汗证主要征候: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后即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敛汗。代表方:生脉散加煅牡蛎、浮小麦、山萸肉、糯稻根。方药:人参、麦冬、五味子。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产后耗气伤血,气虚阳气不固,阴虚内热迫汗外出。气虚、阴虚为本病的主要病因。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患者平素体质情况,有无结核、贫血等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
本病以产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为特点。产后自汗者,白昼汗多,动则益甚;产后盗汗者,寐中汗出,醒后即止。
诊断依据
1、病史
患者平素体质情况,有无结核、贫血等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
本病以产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为特点。产后自汗者,白昼汗多,动则益甚;产后盗汗者,寐中汗出,醒后即止。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是据出汗时间之不同来鉴别盗汗、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为盗汗;白昼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至于产后发热之出汗,是以发热为主,易与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1、加强产后营养及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调和营卫。
2、 适寒温,慎起居,防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