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睫拳毛

倒睫拳毛,中医病名。是因椒疮经久不愈,胞睑癜痕挛缩内翻所致,以睫毛倒入,内刺眼珠,畏光流泪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常并发于椒疮、睑弦赤烂、胞睑烧伤后期,单眼或双眼发病,病变常累及黑睛,严重者危害视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睑内翻倒睫。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治疗
治疗原则
倒睫不断刺扫黑睛,损害黑睛,危害视力,应及时治疗。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点眼药及内服中药,并注意治疗椒疮、睑弦赤烂等原发眼病。
药物治疗
细辛汤方知母二钱,茺蔚子二钱,黑参一钱,大黄一钱,细辛一钱,防风二钱,桔梗一钱,羚羊角(镑)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无异味为末,掺卷纸燃点火吹灭,以烟熏之,毛自立起,摘去卷毛,用虱子血点入眼中,数次即愈。或青盐火,以碗合地上出火气,研细,每五分钟热汤半盏泡温服。或冬天壁上干苍绳研末,时向鼻内嗅之。(切不可将毛拔去,拔后重出,毛更硬更卷,为终身。)[1-2]
其他治疗
1、点眼药法
局部滴用清热解毒的眼药水,如鱼腥草眼药水、熊胆眼药水,每2小时1次,每次1-2滴。
2、手术法
若倒睫只有数根者,宜行电解倒睫术,使倒睫的毛囊破坏,不再生长;若睑弦内翻,倒睫较多者,宜施行睑内翻矫正术。
病因
基本病因
1、风热外袭,客于胞睑,脉络阻滞,筋肉拘挛,睫毛倒人。
2、脾胃湿热内生,积于胞睑,筋肉紧缩,睑弦内翻,睫毛内倒。
3、椒疮、睑弦赤烂等久病,导致胞睑脉络瘀阻,内急外弛,发为本病。
诊断
诊断原则
1、常由椒疮、睑缘赤烂等后遗而来。
2、自觉眼内沙涩不适,羞明难睁,眵泪相兼,拭擦不已,或痛或痒,时轻时重。可见眨眼或侧头睨视。
3、胞睑内翻,难于翻转,睫毛向内倒入,或生于上睑,或生于下睑,轻者一根或数根,称之为倒睫;重者整排倒入,称之为睑内翻;甚至上下险睫毛均整排倒入,刺扫眼珠。久之则白睛红赤,黑睛生翳,影响视力。
诊断依据
1、常由椒疮、睑缘赤烂等后遗而来。
2、自觉眼内沙涩不适,羞明难睁,眵泪相兼,拭擦不已,或痛或痒,时轻时重。可见眨眼或侧头睨视。
3、胞睑内翻,难于翻转,睫毛向内倒入,或生于上睑,或生于下睑,轻者一根或数根,称之为倒睫;重者整排倒入,称之为睑内翻;甚至上下险睫毛均整排倒入,刺扫眼珠。久之则白睛红赤,黑睛生翳,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