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湿疡

肛门湿疡,中医病名。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肛门部皮肤起丘疹、瘙痒、渗液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名肛门顽湿。西医称为肛门湿疹。本病若早期诊断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转为慢性者,病程一般较长,常延久不愈,反复发作。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治疗
1、湿敷疗法
急性期用马齿苋、黄柏或苍术、黄柏、地榆、大黄、苦参煎水,冷却后湿敷。或用5%硼酸溶液湿敷。
2、浸洗疗法
慢性期用苦参汤或蛇床子、苍耳子、荆芥、白藓皮、枯矾,煎水浸洗。
3、敷贴疗法
用青黛膏或硼酸氧化锌软膏、肤轻松软膏,敷贴。亦可用青黛散外敷。
病因
诊断
根据皮损表现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疡
发病急,病程短,初起时肛门皮肤损害可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等。轻者微痒,重则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增剧。
2、亚急性湿疡
由急性湿疡迁延不愈而来,病情较缓慢,水疱不多,渗液少,尚有红斑、丘疹、鳞屑、痂皮、糜烂等。
3、慢性湿疡
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疡日久不愈转变而成,肛门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弹性减弱或消失,伴有皲裂,颜色棕红或灰白色,皮损边界不清楚,瘙痒剧烈,病程较长,常久延不愈,反复发作。
根据皮损表现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疡
发病急,病程短,初起时肛门皮肤损害可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等。轻者微痒,重则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增剧。
2、亚急性湿疡
由急性湿疡迁延不愈而来,病情较缓慢,水疱不多,渗液少,尚有红斑、丘疹、鳞屑、痂皮、糜烂等。
3、慢性湿疡
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疡日久不愈转变而成,肛门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弹性减弱或消失,伴有皲裂,颜色棕红或灰白色,皮损边界不清楚,瘙痒剧烈,病程较长,常久延不愈,反复发作。
肛肠痒
肛门皱襞肥厚,可见苔藓样变,可有放射状皲裂,多数无渗出,仅见干性抓痕及血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