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咬伤

蜈蚣咬伤,中医病名。是指被蜈蚣螫伤,毒汁注入皮肤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局部出现咬伤瘀点,周围红肿疼痛,甚或伴全身症状为临床表现。该虫中国均有分布,以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地区较多。与西医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时治疗和处理,病情较轻者,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主要病因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若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清热解毒,宜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出现眩晕,浑身麻木,抽搐者,清热解毒、祛风镇痉,宜葛根汤加减;若神志不清、谵语者,凉血清热、解毒开窍,宜犀角地黄汤加减。
病因
基本病因
人体皮肤被蜈蚣叮咬,接触其毒液,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咬伤处出现两个瘀点,四周红肿。
2、常伴发红丝走窜。
3、自觉疼痛彻骨和瘙痒,严重者则可有浑身麻木,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谵语、抽搐,危及生命。
诊断依据
1、咬伤处出现两个瘀点,四周红肿。
2、常伴发红丝走窜。
3、自觉疼痛彻骨和瘙痒,严重者则可有浑身麻木,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谵语、抽搐,危及生命。
预防
预防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周围杂草。
2、野外工作时,应掌握蜈蚣的生活习性,应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