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暴喘

暴喘,中医病名。是指因温热邪毒、外伤、产褥期或厥脱重症等致肺气雍痹或肺气衰败而卒发的呼吸急促和窘迫症。病性以邪实壅肺为主。病位在肺,与大肠、心、肾关系密切。与现代医学的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近。

主要病因

温热邪毒、外伤、产褥期或厥脱重症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急诊科

常见症状

突然剧烈喘急,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唇肢青紫。

相关中医疾病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英文名称

sudden dyspnea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肺部听诊早期肺泡呼吸音减弱,后朗可闻及湿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暴喘多因邪实雍肺,以“实者泻之”、“留着攻之”为治疗原则,以宣肺通腑为大法。

病因

基本病因

1、外感六淫疫毒

外邪壅肺,或热度酿痰、热郁血瘀,肺气闭阻所致。如风温犯肺,肺部炎症可致周围性呼吸功能衰竭;春温、暑温、疫痢等热毒雍迫肺气,可致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

2、内伤久病

内伤宿疾,积渐加重,卒然突变,痰瘀阻肺,肺失宣降形成。多为原有肺系疾患、肺水肿等可致周围性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病变影响于肺致喘,如中风可致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或因脊髓病变,呼吸肌麻痹或无力而致呼吸功能衰竭。

3、其他

外科痈疽火毒内陷闭肺;误进毒物;突遇外伤导致血瘀气闭;此外,溺水窒息,产后败血冲肺等亦可形成。

诊断

诊断原则

1、起病急骤,多在外感发热,严重创伤,疔毒恶化,大面积烧伤,分娩,各种严重疾病引致厥脱发生后,半天至3天内,出现呼吸喘急,神疲乏力等,既往无类似病史。

2、突发呼吸急促或窘迫,神情烦躁,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大汗淋漓,口唇爪甲青紫,甚至全身青紫,烦躁恐惧不安,舌紫黯,脉始为数急,进而微细欲绝。

诊断依据

1、起病急骤,多在外感发热,严重创伤,疔毒恶化,大面积烧伤,分娩,各种严重疾病引致厥脱发生后,半天至3天内,出现呼吸喘急,神疲乏力等,既往无类似病史。

2、突发呼吸急促或窘迫,神情烦躁,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大汗淋漓,口唇爪甲青紫,甚至全身青紫,烦躁恐惧不安,舌紫黯,脉始为数急,进而微细欲绝。

鉴别诊断

1、重证哮喘

哮证发作时也兼喘,重度发作时口唇、爪甲青紫,当加以鉴别。哮有宿根,反腐发作,有季节性,发作时喉中有哮鸣音,胸部X线检查和血气分析可助鉴别。

2、气胸

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或继发性气胸,均可突然呼吸喘促,状如暴喘。但病史多有提示,如胸部锐器伤,或慢性肺病史,经x线诊断及人工气胸测压,有助于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1、尽早认识暴喘的初期表现,早期施治,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血气分析等。

2、采用适当体位,将无病或病变轻微的肺侧处于低位,也可采用俯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或吸痰。

3、合理氧疗,一般需高浓度吸氧,但不超过24h,其余可予低浓度吸氧。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