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中医病名。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木论》称之为圆翳内障。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历代眼科文献所载与本病类同者计十余种之多,如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等。其名虽异,实则均为晶珠混浊,只是病变之阶段、程度、部位、颜色有所差别而已。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主要病因

肝肾精血不足、脾虚失运

其它名称

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

发病部位

瞳神

就诊科室

眼科

相关中医疾病

老年性白内障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眼部检查

视力下降,与病程长短及晶珠混浊部位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视力下降越明显,混浊在瞳神部位视力多有下降,最终视力可仅为手动或光感。晶珠可见不同形态、部位、颜色和不同程度的混浊。在病变早期,用药物散大瞳神,可见晶珠周边呈点状或冰凌状混浊, 后渐向中心发展而全混浊;或如“四边皆白,中心一点微黄色”,即古称白翳黄 心内障,今所称之晶状体核混浊,所谓核性白内障。瞳神展缩正常,正如古称 瞳神“阴看则大,阳看则小”。

治疗

治疗原则

初患圆翳内障者可用药物治疗,控制或减缓晶珠混浊的发展。晶珠混浊程度较甚或完全混浊者,或患者感觉到晶珠混浊已影响生活或工作时,应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滴滴眼液

用于滴眼的药物如麝珠明目滴眼液、法可林、卡他林、卡林-U滴眼液等,选用其中之一即可。

2、手术治疗

(1)中医眼科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翳定障老,瞳神不欹不侧,阴看则大、阳看则小、唯见三光时行白内障针拨术。该手术方法在古代“金针拨内障”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改进,手术优点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手术时体位可坐可仰卧,尤其对于年老多病不能平卧,无法施行白内障囊内、外手术的患者较为适合。手术时用特制的拨障针等简单手术器械,将完全混浊的晶状体的悬韧带划断,然后转移到靠近视网膜周边部的玻璃体腔内。其缺点是混浊晶状体存留在玻璃体腔内,易继发青光眼等并发症。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现已很少选用 此种手术方法。

(2)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3)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手术方法。

3、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治疗

圆翳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混浊在影响视力时,可用YAG激光将瞳孔区的晶状体后囊膜切开,若后囊膜太厚可行手术切开治疗。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老年人

病因

基本病因

多是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症状

典型症状
视物模糊,或视近尚明而视远模糊,或眼前可见固定不动的黑影,或视一为二,或可有虹视等。

诊断

诊断原则

1、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诊断依据

1、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晶珠混浊引起的内障眼病相鉴别

若晶珠混浊为与生俱来,称为胎患内障;外伤致晶珠混池,称为惊震内障;还有因其他眼病引起的晶珠混浊,如金花内障等。

预防

预防措施

1、发现本病应积极治疗,以控制或减缓晶珠混浊的发展。

2、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全身病,对控制或减缓晶珠混浊有一定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以后手术治疗。

3、注意饮食调养,忌食辛燥煎炸食品。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