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失音

失音,中医病名。是指以声音嘶哑,甚则不能发出声音为特征的病证。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壅遏肺气,或痰湿水瘀停滞声道,使声道失于宣畅,或五脏精气亏耗,声道失于滋润所致。西医学中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喉脓肿、喉水肿、喉白喉、喉头结核、声带创伤、声带结节、声带息肉、癔病性失音以及其它疾病兼有失音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主要病因

感受外邪,痰湿水瘀、五脏精气亏耗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常见症状

声音嘶哑,甚则不能发出声音

相关中医疾病

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劳损、声带小结以及癔病性失音等

英文名称

loss of voice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外感失音当“汗而发之”;治疗内伤失音,当燮理阴阳,调和气血;如果内外交困,虚实寒热夹杂,气血痰火水湿相因为病,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具体言之暴暗多实,则应辨别风寒、痰热的不同,分别予以宣、清;久喑虚证又当区分肺燥津伤与肺肾阴虚的轻重,或润或养。凡失音日久,经治疗效差者,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酌配活血化瘀之品。
其他治疗

1、实证

治以宣肺解表利咽。取手太阴、阳明经穴,选鱼际、尺泽、廉泉、合谷。风寒束表加支沟、曲池;风热袭表加二间、肺俞、丰隆;易怒加太息。针用泻法。

2、虚证

治以滋阴清热利咽。取足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选鱼际、扶突、太溪、照海。潮热盗汗加合谷、复溜;干咳加肺俞。针刺补法。

病因

基本病因

1、六淫外袭

风寒外袭,邪郁于肺,肺气不宣,会厌开合不利,则音不能出,而卒然声哑;如感受风热燥邪,或寒郁化热,肺受热灼,清肃之令不行,燥火灼津,声道燥涩,均可导致发音不利;或因热邪灼津为痰,痰热交阻,壅塞肺气使声音不扬;或湿邪束肺困脾,痰湿阻遏咽喉,肺气不宣而失音,此外,内因肺蕴痰热,复感风寒,寒包热邪,肺气壅闭,失于宣肃亦致失音。

2、久病劳倦

久咳劳嗽等慢性疾患,迁延伤正,或酒色过度,素质不强,以致体虚积损成劳,阴虛肺燥,津液被灼,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肺失濡润,而致失音。亦有阴伤气耗,气阴两虚,无力鼓动声道而致失音者

3、情志所伤

因忧思郁怒,或突受惊恐,而致气机郁闭;或肝郁不畅,郁久血滞,气郁血瘀,阻遏咽喉,而致失音。

4、用声过度

用声过多、过强,津气被耗,声道受损,亦可导致失音。

诊断

诊断原则

1、声音嘶嗄,或不能发出声音

2、男女老幼均可患病。外感失音猝起,内伤失音渐成。

诊断依据

1、声音嘶嗄,或不能发出声音

2、男女老幼均可患病。外感失音猝起,内伤失音渐成。

鉴别诊断

1、舌喑

舌喑为舌本不能运转言语,而喉咽音声如故,每有眩晕、肢麻病史,或伴有口舌歪斜及偏瘫等症,多见于中风、喑痱等病患者。而本篇所论为喉喑,喉中声嘶而舌本运转自如。

2、子喑

子喑又名胎喑,仅见于孕妇,是妇女因妊娠胎盘阻遏肾之经脉而致失音。

3、产后喑

产后喑仅见于产妇。多因产后败血积心,或气血脱,心气虚,不能上通于舌等所致。

4、麻疹喑

麻疹喑系小儿麻疹患者热毒闭窍所致。

预防

预防措施

1、注意避免感冒,少进辛辣、厚味,并忌吸烟、饮酒。

2、风寒痰火所致者宜宣宜清,切忌酸敛滋腻,以免恋邪闭肺,迁延不愈。因痰热交结或肺澡津伤者,可吃梨子、枇杷、橘子等清润生津;肺肾两虚者,可以白木耳、胡桃肉作为食疗。因于情志郁怒所致的失音,则应避免精神刺激。如与用声有关者,又当避免过度及高声言语,以利恢复。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