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溢饮

溢饮,中医病名。是指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等,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常见症状

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

相关中医疾病

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英文名称

anasarcous fluid retention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四饮所涉及的疾病颇多,临证应注意结合有关检查。如胸部X线及B超探查表明有胸腔积液,胸水常规比重大于1.018,蛋白含量大于2. 5%,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 主,有助于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胃镜检查胃黏膜有炎症、充血、糜烂,或有腺体萎缩,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有助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增高,或颈静脉压增高,有助于左心衰或右心衰的诊断。尿常规检查有血尿、蛋白尿,尿沉渣发现有多量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有 助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应以温化为原则,因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故有治标、治本、善后调理等区别。其中发汗、利水、攻逐为治标之法,只可权宜用之;健脾、温肾为治本之法,亦用作善后调理。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多由饮食不节,脾虚不运,水湿泛溢于肌肤;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水停;或因劳倦、年高、体弱,肾气内伐,阳气亏虚,开合失司,不能化气行水而成。

诊断

诊断原则
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诊断依据
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鉴别诊断
溢饮与风水证
水肿之风水相搏证,可分为表实、表虚两个类型。表实者,水肿而无汗,身体疼重,与水泛肌表之溢饮基本相同。如见肢体浮肿而汗出恶风,则属表虚,与溢饮有异。

预防

预防措施
凡有痰饮病史者,平时应避免风寒湿冷,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忌甘肥生冷之物;戒烟酒;注意劳逸适度,以防诱发。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