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饮

支饮,中医病名。是指水饮停积于胸肺而产生的以咳喘胸满,不能平卧,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甚则小便不利,身面浮肿为主要见症的一类疾病。本病古代隶属广义“痰饮”范畴,为四饮之一。西医学中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早期肺心病以及部分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与本病较为近似,临床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四饮所涉及的疾病颇多,临证应注意结合有关检查。如胸部X线及B超探查表明有胸腔积液,胸水常规比重大于1.018,蛋白含量大于2. 5%,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 主,有助于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胃镜检查胃黏膜有炎症、充血、糜烂,或有腺体萎缩,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有助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增高,或颈静脉压增高,有助于左心衰或右心衰的诊断。尿常规检查有血尿、蛋白尿,尿沉渣发现有多量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有 助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应以温化为原则。因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故有治标、治本、善后调理等 区别。其中发汗、利水、攻逐为治标之法,只可权宜用之;健脾、温肾为治本之法,亦用作 善后调理。
病因
基本病因
1、素体阳虚,肺脾肾衰,气化不利,水饮停积,阻犯胸肺,壅闭三焦。
2、邪气外侵,肺降不利,气化失司,水湿停聚,上犯胸肺,阻碍三焦。
诊断
诊断原则
1、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叶白沫,痰量多,久则面浮腿肿,舌暗红或绛,苔白腻,脉弦。
2、常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累及情志失畅而诱发。
诊断依据
1、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叶白沫,痰量多,久则面浮腿肿,舌暗红或绛,苔白腻,脉弦。
2、常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累及情志失畅而诱发。
鉴别诊断
1、痰证
痰与饮皆为津液所化,但饮清而痰浊。支饮患者多吐清稀色白痰。若吐痰成块或色黄而稠,多属痰证。
2、水肿
饮与水肿同属津液病变。水肿则属水液泛滥全身,以肿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往往先肿,久病不愈,病重才出现喘促。而支饮则先咳喘,久病不愈病重后,可出现面浮腿肿
3、哮喘
该病发作往往有季节性,或有规律性,一般与饮食有关,或与天气变化有关,或昼如常人,夜半发病,或发作前有鼻痒、喉痒、喷嚏等先兆。多有突然发作病史,早期多有自行缓解病史,发病以呼气困难为主,且喉如有水鸣声等重要区别点。有“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支饮发病多无先兆,无规律,病情多逐渐加重,长年不愈。
预防
预防措施
凡有痰饮病史者,平时应避免风寒湿冷,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忌甘肥生冷之物;戒烟酒;注意劳逸适度,以防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