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外陵穴

外陵,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溪。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11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疝气、痛经。直刺1-1.5寸。

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

主要配伍

配天枢穴治腹中尽痛

位置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别名

天溪

功能

理气止痛。

名称

外陵穴

操作

直刺1-1.5寸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腹直肌痉挛、腹痛、肠痉挛、疝气、痛经等。

2、现代研究,有报道针刺外陵、少海等穴,对痉挛性结肠炎有效,可缓解结肠痉挛。有人针刺外陵、阴陵泉等穴,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结果发现针刺组凝集素平均效价最高,且增长最快。电针组次之,但均较药物组为优。

功能作用

理气止痛。

名词释义

外,意指腹中线外侧。陵,指高起处。穴在脐腹外下方,当腹直肌隆起处,故名外陵。

定位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相关论述

1、《腧穴命名汇解》:“外陵,旁者为外,突起之处为陵。穴居腹部正中线之旁,当腹部隆起的外侧,因名外陵。”

2、《针灸甲乙经》 :“在天枢下,大巨上。”

3、《素问·气府论》王注:“在天枢下同身寸之一寸。”

4、《类经图翼》:“天枢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11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详细主治

1、腹痛、疝气。

2、痛经。

详细操作

仰卧,平脐下1寸,于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

1、配天枢穴治腹中尽痛。

2、配归来穴、大敦穴、三阴交穴治疝气。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