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盗汗

盗汗,中医病名,是指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出现的盗汗,西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盗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主要病因

阴血不足,湿阻气机

其它名称

寝汗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常见症状

寐中汗出,醒来自止

相关中医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

英文名称

night sweating

检查

实验室检查
作血沉、抗“0”、T3、T4、基础代谢、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等检查,以排除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痨等疾病引起的出汗增多。

治疗

治疗原则
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主要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病因

基本病因

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所致。素体虚弱、久病体虚,或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致心血不足,心液不藏;烦劳过度,邪热耗阴,致阴虚火旺,逼津外泄;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嗜食辛辣,湿热偏盛,邪热郁蒸,逼津外泄,故见盗汗。

诊断

诊断原则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盗汗的病因存在。

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盗汗。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盗汗的病因存在。

预防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烦劳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 是预防自汗、盗汗的重要措施。

2、汗出之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

3、汗出之后,应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擦干。出汗多者,需经常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持衣服、卧具干燥清洁。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