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肌痹

肌痹,中医病名。以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麻木,或有萎缩,伴眼紫红色斑疹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又名肉痹。多因热毒与痰湿郁于肌肤,留而不去,肌肤失养所致。本病西医学一般指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属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病因

热毒与痰湿郁于肌肤

其它名称

肉痹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常见症状

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麻木或有萎缩,伴眼紫红色斑疹

相关中医疾病

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

英文名称

dermatomyositis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检与尿检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尿肌酸增加或见肌红蛋白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

2、肌电图检查

提示肌源性萎缩病变。

3、肌肉活检

有炎性或变性坏死改变。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中年以上女性

病因

基本病因

其人可能平素肌肤腠理气机不利,营卫失和,外感湿热之邪后,蕴积不解,留滞肌肤,或热毒与痰湿郁于肌肤,留而不去,以致肌肤失养,从而出现肌肉软弱、疼痛、麻木甚或萎缩等症,形成肌痹,久之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迁延难愈。

诊断

诊断原则

1、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上女性较多。

2、起病缓急不定,急性者常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倦怠等症;慢性者1至数年内呈缓慢进展。

3、肌肉软弱无力,以近端为主,多对称,伴酸痛和压痛,动作时加重。皮肤不仁。可有肌肉硬结,动作迟缓,病久可有肌肉菱缩,若咽、颈肌受累,常致吞咽、发音甚至呼吸困难。

4、眼睑部见紫红色斑块丘疹,手指伸侧可有鳞屑样红斑或四肢躯干红斑。皮损消退后遗留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晚期于指甲、甲沟充血尤具有特征。

诊断依据

1、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上女性较多。

2、起病缓急不定,急性者常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倦怠等症;慢性者1至数年内呈缓慢进展。

3、肌肉软弱无力,以近端为主,多对称,伴酸痛和压痛,动作时加重。皮肤不仁。可有肌肉硬结,动作迟缓,病久可有肌肉菱缩,若咽、颈肌受累,常致吞咽、发音甚至呼吸困难。

4、眼睑部见紫红色斑块丘疹,手指伸侧可有鳞屑样红斑或四肢躯干红斑。皮损消退后遗留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晚期于指甲、甲沟充血尤具有特征。

鉴别诊断

1、皮痹

皮肤萎缩,有蜡样光泽,韧硬不能捏起,无眼睑紫红色斑块丘疹及明显肌痛。

2、蝶疮流注

面部红斑若蝴蝶状,有多脏器损伤症状,无肌痛无力表现。

3、肌(肉)痿

肌肉痿弱不能用,晨轻夜重,反复运动后可引起或加重,休息后缓解,常有眼睑下垂,睁眼无力,闭眼不全等症。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