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肺痨

肺痨,中医病名。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若因肺外结核引起的劳损,也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

主要病因

痨虫感染;正气虚弱

其它名称

尸注、虫疰、传尸、劳嗽 、肺痿疾、伏连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常见症状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消瘦

相关中医疾病

肺结核

英文名称

lung consumption,pulmonary tuberculosis

检查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出判断。X线表现有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均属于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常可找到结核菌。条索状、结节状病变经过一定时期观察稳定不变或已纤维硬结、痰培养结核杆菌阴性者,属于非活动性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病灶,红细胞沉降率也可增快。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同时补益脾肾。治疗大法以滋阴为主,火旺的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症者,则当同时兼顾。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病因

基本病因

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诊断

诊断原则

1、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2、有与肺痨患者长期密切接触史。

3、初期病人仅感疲乏无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诊断依据

1、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2、有与肺痨患者长期密切接触史。

3、初期病人仅感疲乏无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鉴别诊断

1、虚劳与肺痨

两病都具有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虚证特征,且有一定联系,肺痨可发展为虚损,故《金匮要略》将之列为虚劳范畴,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对比而言,肺痨具有传染性,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而虚劳病缘于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要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2、肺痨与肺痿

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多种肺部慢性疾患后期的转归,如肺痈、肺痨、咳嗽日久等,若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肺痿。肺痨晚期,如出现干咳、咯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故《外台秘要》称肺痨为肺痿疾。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肺痿,两者在因果轻重上有不同。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证候。

预防

预防措施

对于本病应防重于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用雄黄擦鼻以避免传染。饮食适宜,不可饥饿,若体虚者,可服补药。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还应重视摄生,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