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阴交穴

阴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少关、横户、少月。属任脉。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直刺1-1.5寸。

主治

腹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主要配伍

配石关穴治无子

位置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别名

少关、横户、少月

功能

活血调经,温肾益精。

名称

阴交穴

操作

直刺1-1.5寸

隶属

任脉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水肿、疝气、子宫脱垂、妇人尿道炎、子宫内膜炎、产后虚脱、恶露不止、睾丸炎、精神病等。

功能作用

活血调经,温肾益精。

名词释义

穴为任、冲、足少阴三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

定位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

相关论述

1、《针灸大成》谓:“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

2、《针灸甲乙经》:“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通,乳余疾,绝子,阴痒。” 

3、《医经理解》:“阴交,在脐下一寸。当膀胱上口,三阴冲任之交会也。”

解剖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

详细主治

1、腹痛、疝气。

2、水肿、小便不利。

3、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科病。

详细操作

仰卧,于脐中与石门穴的连线之中点处取穴,或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5与下4/5的交点处定取。直刺1-1.5寸。孕妇慎用。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

1、配四髎穴、中极穴、大赫穴、曲骨穴等治阴中痛。

2、配中极穴、石门穴治产后恶露不止。

3、配三焦俞穴、小肠俞穴、中极穴治小便不利不通。

4、配章门穴、石门穴治奔豚。

5、配三阴交穴、配阳池穴治血晕。

6、配气海穴、大巨穴治惊痫。

附注

本穴为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