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阳辅穴

阳辅,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绝骨、分肉。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胸胁满痛、瘰疬、下肢痿痹。直刺0.8-1.2寸。

主治

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胸胁满痛、瘰疬、下肢痿痹

主要配伍

配肾俞穴、阳陵穴、绝骨穴治足挛

位置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

出处

《灵枢·本输》

别名

绝骨、分肉

功能

舒经活络,理气止痛。

名称

阳辅穴

操作

直刺0.8-1.2寸

隶属

足少阳胆经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语治疗偏头痛、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核、扁桃腺炎、半身不遂、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腰痛等。

功能作用

舒经活络,理气止痛。

名词释义

外侧为阳,辅,指辅骨,即腓骨。穴在辅骨外侧前缘,故名阳辅。

定位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

相关论述

1、《灵枢·本输》:“行于阳辅。”

2、《素问·刺疟篇》:“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王注即本穴。

3、《针灸穴名解》:“腓骨,为胫骨之辅,古称辅骨。本穴旁于辅骨外侧,外侧为阳,故称阳辅。”

4、《经穴释义汇解》:“穴为足少阳脉之经火穴,位在足外踝上四寸,因处辅骨之阳侧,故名阳捕。”

解剖

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详细主治

1、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胸胁满痛等头面躯体痛证。

2、瘰疬。

3、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正坐或侧卧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前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直刺0.8-1.2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

1、配阳陵泉穴、绝骨穴、中封穴、临泣穴、足三里穴治髀痛胫酸。

2、配委中穴、三里穴、解溪穴、承山穴治膝䯒股肿。

3、配阳交穴、绝骨穴、行间穴治腿足麻木。

4、配肾俞穴、阳陵穴、绝骨穴治足挛。

5、配曲池穴、阳溪穴、合谷穴、中渚穴、三里穴、昆仑穴治中风半身不遂。

6、配肩井穴、环跳穴、阴市穴、三里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腰俞穴、肾俞穴治腰痛。

7、配支沟穴、天井穴、大陵穴、期门穴、三里穴、章门穴、丘墟穴、行间穴治胸胁痛。

8、配侠溪穴、太冲穴治掖下肿马刀瘘。

9、配阴交穴、厉兑穴、下廉穴、然谷穴、经渠穴、完骨穴、膈俞穴、缺盆穴、气舍穴、云门穴、阳溪穴、合谷穴、温溜穴、中府穴、浮白穴治喉痹。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