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痈

痛痈,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辅以外治法。实证给予散风清热,解毒消肿。脓成给予切口排脓。
其他治疗
脓成则切开排脓,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病因
基本病因
多为感受火热毒邪,致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
诊断
诊断原则
1、初起患部结块,形如鸡卵,红肿,灼热,疼痛,活动度不大。约经7-10天,如不消散,即欲成脓,此时结块处皮色发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如鸡啄米样,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溃后流脓黄白稠厚,肿消痛减,约10天左右愈合。
2、本病多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赤等。
诊断依据
1、初起患部结块,形如鸡卵,红肿,灼热,疼痛,活动度不大。约经7-10天,如不消散,即欲成脓,此时结块处皮色发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如鸡啄米样,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溃后流脓黄白稠厚,肿消痛减,约10天左右愈合。
2、本病多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赤等。
预防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宜清淡,忌食鱼腥、辛辣、炙博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