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指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5岁以下小儿。本病传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属于中医疮疹、时疫范畴。

主要病因

感受手足口病邪

发病部位

手、足

就诊科室

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常见症状

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

相关中医疾病

手足口病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有轻度的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可有肌钙蛋白I (cTnI)、血糖升高。CRP—般不升高。

3、病原学检查

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相关肠道病毒。取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标本的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尽快送检。

4、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

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风热外侵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湿热蒸盛证,根据湿与 热之偏重不同论治,偏湿盛者,治以利湿化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偏热重者,治以清热解毒 为主,佐以利湿化湿。有变证者,治以息风开窍,或温阳扶正,或泻肺逐水,必要时须配合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病至后期,疹透而湿毒清解,气津两伤,宜益气养阴,扶助正气为主。

其他治疗

1、冰硼散、珠黄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2次。

2、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手足疱疹患处,1日2次。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5岁以下小儿

病因

基本病因

引起本病的病因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其病变部位在肺脾两经。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流行季节发病,常在发病前1-2周有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前驱症状。

2、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

发热伴手掌、足跖、口腔、臀部疱疹。起病急,发热多在38℃左右,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发热同时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继而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疱疹以硬腭、颊部、齿龈、舌部为多,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幼儿常因口痛而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口腔疱疹后1〜2天皮肤出现斑丘疹,很快变为疱疹,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如米粒至豌豆大小不等,壁厚较硬,不易破溃,疱浆少而混浊,周围有红晕。疱疹手足部多见,部分患儿腿、臀等部位也可见疱疹,呈离心性分布,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少数病人病后有“脱甲症”表现。部分病例可无发热,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泄泻等症状。

(2)重症病例

可见高热不退,头痛烦躁,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甚至喘憋紫绀,昏迷抽搐,汗出肢冷,脉微欲绝等症。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糖等变化,以便对重症病例及早识别,进行救治。重症病例常见有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并发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源肺水肿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流行季节发病,常在发病前1-2周有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前驱症状。

2、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

发热伴手掌、足跖、口腔、臀部疱疹。起病急,发热多在38℃左右,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发热同时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继而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疱疹以硬腭、颊部、齿龈、舌部为多,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幼儿常因口痛而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口腔疱疹后1〜2天皮肤出现斑丘疹,很快变为疱疹,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如米粒至豌豆大小不等,壁厚较硬,不易破溃,疱浆少而混浊,周围有红晕。疱疹手足部多见,部分患儿腿、臀等部位也可见疱疹,呈离心性分布,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少数病人病后有“脱甲症”表现。部分病例可无发热,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泄泻等症状。

(2)重症病例

可见高热不退,头痛烦躁,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甚至喘憋紫绀,昏迷抽搐,汗出肢冷,脉微欲绝等症。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糖等变化,以便对重症病例及早识别,进行救治。重症病例常见有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并发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源肺水肿等疾病。

鉴别诊断

1、水痘

由水痘病毒感染所致。疱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头面多,四肢少,疱疹呈椭圆形,较手足口病疱疹大,且壁薄易破瘙痒,疱浆清亮,且在同一时期、同一皮损区斑丘疹、疱疹、结痂并见为其特点。

2、疱疹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5岁以下多见,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流 涕、口腔疼痛甚或拒食,口腔以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部位出现灰白色小 疱疹多见,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很少累及颊黏膜、舌、眼、手足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可资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1、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

2、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处理好感染患儿的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对被其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

4、注意饮食起居,合理供给营养,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阳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

5、患病期间,宜清淡流质或软食,多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6、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疱疹切勿挠抓,以防溃破感染。对已有破溃感染者,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后敷患处,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

7、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其精神状态、呼吸、心率、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等注意监测,及早发现重症病例。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