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黄

急黄,中医病名。是以突然起病,身目俱呈金黄色,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尿少色如柏汁,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或肌肤斑疹为临床表现的一类急危重症,属黄疽之重症。本病发病急,来势猛,传染性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亦可造成局部或较大范固的流行。现代医学的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等,均可参照本病救治。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有增高
2、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常高于500-2000U/L;血清胆红素升高,常高于170mmol/L。
3、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大于正常对照的1/3
4、血氨常见不同程度的增高,出现昏迷时明显升高。
治疗
急黄是内科之急症,且属于传染病范畴,要早发现,及时住院,及时隔离。
病因
湿热疫毒郁蒸肝胆脾胃,内阻胆道,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迅速发黄。热毒引动肝风,内陷营血,蒙蔽心包而成。
诊断
1、急性起病,病情发展迅速。
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造成局部或小范围人群之流行。
3、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及夏秋之交发病为多,男女老幼皆可罹患。
4、骤然起病,身目俱黄,小便发黄且短少,或色黄如柏汁。
1、急性起病,病情发展迅速。
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造成局部或小范围人群之流行。
3、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及夏秋之交发病为多,男女老幼皆可罹患。
4、骤然起病,身目俱黄,小便发黄且短少,或色黄如柏汁。
1、阳黄
虽然亦见发热,身黄,小便黄,口渴,恶心呕吐,但其发病发展较急黄慢,且无大的传染性,与急黄之发病急骤,迅速发展变化且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明显的区别。
2、阴黄
黄色晦暗,食少纳呆,有神疲畏寒,肢冷等表现,易与急黄相鉴别。
预防
急黄的护理主要是饮食护理及防止传染。
1、严格隔离,卧床休息。调节情志,保持乐观情绪,“怒则伤肝”,“月肝喜条达"。
2、饮食护理,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给以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增加维生素B、C的摄入,中后期可逐渐增加蛋白的摄入量,鼓励多进食碳水化合物。恢复期可用茵陈50g,煎水代茶饮。可常服茯苓粥、山药粥等健脾养胃,促进本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