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黄

萎黄,中医病名。是指以两目不黄,周身肌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小便通畅而色清,倦怠乏力,眩晕耳鸣,心悸少寐,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象濡细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多因虫积食滞、饥饱劳倦或病后失血所致。与黄疸有所不同。本病多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之虚证。治疗以培补脾胃,益气养血为基本大法。若因虫积而致者,当先驱虫消积,再行补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以调理脾胃,益气补血为要。由虫积引起的,当先驱虫消积,再行补益。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多由虫积食滞导致脾土虚弱,水谷不能化精微而生气血,气血衰少,肌肤失养,以致肌肤萎黄,无光泽。此外,失血过多,或大病之后,血亏气耗,肌肤失养而发本病。
诊断
鉴别诊断
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