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上穴

耳上,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头颞部,卷耳时,在耳尖直上3横指处,即率谷穴上一横指处是穴,左右计2穴。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枕大神经的会合支,颞浅动、静脉顶支和耳后动、静脉。主治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小儿急慢惊风、耳聋、耳鸣、小儿暴痫、颈淋巴结炎、瘿瘤、口腔炎、齿龈炎、咀嚼困难、瘰疬、口疮、龈肿、口裂、口禁等。针向后沿皮平刺0.3-0.5寸。
主治
位置
出处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等。
功能作用
清热散结。
名词释义
本穴位于耳尖直上处,故名耳上。
定位
在头颞部,卷耳时,在耳尖直上3横指处,即率谷穴上一横指处是穴,左右计2穴。
相关论述
《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暴痫,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三横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肌,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枕大神经的会合支,颞浅动、静脉顶支和耳后动、静脉。
详细主治
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小儿急慢惊风、耳聋、耳鸣、小儿暴痫、颈淋巴结炎、瘿瘤、口腔炎、齿龈炎、咀嚼困难、瘰疬、口疮、龈肿、口裂、口禁等。
详细操作
针向后沿皮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感,留针1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灸5-10分钟。
配伍
耳上透刺阳白治疗面神经麻痹。
附注
《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