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空穴

脑空,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颞颥。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上。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热病、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惊悸、癫痫。平刺0.5-0.8寸。
主治
主要配伍
位置
出处
别名
功能
名称
操作
隶属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哮喘、癫痫、精神病、心悸、耳鸣、鼻瘤、衄血、肩颈部痉挛等。
功能作用
清胆泻火,疏风通窍。
名词释义
穴在承灵后一寸五分,夹玉枕骨下陷中,居脑户穴旁,内应脑,为主治脑疾之空穴,故以为名。
定位
位于头部,横平枕外隆凸的上缘,风池直上。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脑风目瞑,头痛,风眩,目痛,脑空主之。”
2、《类经图翼》:“治头痛不可忍,项强不得顾,目瞑鼻衄,耳聋。”
解剖
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热病。
2、头痛、颈项强痛。
3、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等五官病证。
4、惊悸、癫痫。
详细操作
正坐或俯伏,与凤池直上,以枕外隆凸上缘脑户穴平齐处。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1、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2、配脑户、风池、昆仑主治后头痛。
3、配承浆穴、前顶穴、天柱穴、目窗穴治目眩。
4、配窍阴穴治鼻管疽发为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