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中医病名。是因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抑郁、病后体虚等引起听觉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病证。凡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闻潮声,其声或细或暴,静时尤甚,妨碍听觉者,称为“耳鸣”;凡听觉有不同程度减退,甚至听觉丧失,影响日常生活者,称为耳聋。临床上耳鸣可单独出现,也可伴有耳聋,耳鸣亦可由耳聋发展而来,二者症状表现和病情轻重不一,但发病机制多有相似之处,故合并一起讨论。
主要病因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英文名称
检查
1、外耳道及鼓膜检查
多无异常发现。
2、听力检查示
感音性聋或混合性聋;颞骨及颅脑X线、CT、MRI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
病因
诊断
1、耳鸣、耳聋与聋哑
耳鸣,耳聋多发于成年人,耳虽聋但无口哑。聋哑多见于小儿。热病后遗或先天所致,聋哑一症系先发耳鸣,后致口哑,耳聋者必有口哑。
2、耳鸣,耳聋与耳蕈、耳痔、耳挺
耳鸣、耳聋主要表现为耳内鸣响或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耳内并无肿块等赘生物阻塞耳道或突出耳外。耳蕈,耳痔,耳挺都属于肿块阻塞耳道引起耳鸣、耳聋。凡外耳道内长出小肿块者,统称为“耳痔”,多由肝、肾、胃三经火热炽盛酿成,表现为耳内胀塞、听力减退、耳鸣作痒等感觉。本病类似外耳道乳头状瘤。按照肿块形状的不同,病名又各不相同,比如形状似樱桃或桑葚的成为“耳痔”,状如枣核的成为“耳挺”,头大蒂小状如蘑菇的称为“耳蕈”。
预防
1、爱护耳道卫生,保持耳道清洁,定期清除耳内耵聍,同时应避免损伤耳鼓膜,耳内进水应将耳口向下,以手抖动耳廓或单足跳跃,使耳内积水倒出。
2、因感冒鼻塞者,应避免用力擤鼻而致暴鸣、暴聋。
3、注意饮食起居,避免外邪侵袭;保持情志舒畅,避免长期或过度情志刺激。
4、痰热素盛之体应常服化痰清热之品以除痰热。
5、肝胆火盛者应常服清泻肝胆实火之剂。
6、劳逸结合,避免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性生活。
7、应慎用耳毒性药物,以免其对耳的伤害和刺激。
8、烟酒过量可中毒导致耳鸣、耳聋,应劝其戒除或避免过量。